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王军 通讯员覃轶
在西陵区学院街道环城北路社区,提起65岁的乔珊菊、66岁的唐勉、69岁的李霞,社工和认识她们的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们仨因公益志愿活动认识并走到一起,成为公益道路上互相鼓励、生活中互相帮扶的老闺蜜。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三位老闺蜜中的乔珊菊、李霞走上街头,以参与“不见烟头”行动拾烟头等志愿活动度过自己的节日。
老姐妹因公益结缘
李霞和乔珊菊住在城区最大的民族小区——民族团结小区。退休前,李霞在三江集团工作,乔珊菊是从宜环集团退休的;唐勉住环北小区,退休前是宜昌一家房地产公司会计。三人中,乔珊菊和唐勉都有十多年的社区志愿服务经历,最年长的李霞党组织关系前年才从外地转过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也最短。“李霞的腿以前受过伤,落下了后遗症,但一直坚持参加志愿活动,随喊随到;唐勉不仅自己参加,还带着有残疾的儿子参加,很了不起。”作为社区这个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领头人,乔珊菊这样评价两位因公益结缘的老闺蜜。
李霞告诉记者,她参加志愿活动是受乔珊菊的影响和激励。“去年社区开展创卫志愿活动时,小区一名值守党员的小姨病了没人照顾,就托我替她值守,于是认识了乔珊菊……”李霞说,乔珊菊最让她感动的,不仅仅是社区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在于主动作为、想事干事,“比如清洁小区文化墙,就是她的主意。”
原来,年前考虑到乔珊菊、唐勉、李霞等几位老姐妹平时不少精力在做志愿服务,社区让她们休息各自回去忙年。乔珊菊找到社区负责人,打算带几位老姐妹给小区文化墙做一次清洁。“小区文化墙一般在小区进出口显眼处,每天车辆人员进进出出容易落灰,有的贴有广告单没及时清除,做卫生时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乔珊菊的带领下,几位老姐妹带着抹布、铲子、水桶和加长的扫把,花两天时间给五六个小区的文化墙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唐勉有个肢残三级、智残四级的儿子,今年40岁,无论是疫情值守卡口,还是文明创建守街口,她都要带着儿子一起做公益,“一是让儿子多接触社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来也是回报社区长期以来对他的关爱。”唐勉说。
将志愿服务坚持到底
“过年前两天,乔阿姨母亲去世了,她正月初一强忍着亲人离世的悲痛来社区义务值守,真的是很让人感动!”环城北路社区社工陈思衡告诉记者,乔阿姨的母亲88岁,去世前跟儿子住在伍家岗。乔珊菊只有一个女儿,老伴十年前去世后,她一人独居。
“母亲因偏瘫长年卧床,在世时是我们几兄妹轮流照顾。参加社区值守后,还要赶到伍家岗照顾她。”乔珊菊说,正月初一,想到最挂念自己的母亲没过完年就走了,悲从心来,一时不知如何疏解,就到社区义务值守,“那天,有几个返乡的年轻人需要报备登记、取核酸检测单,本来社区安排有人值班,我熟悉这些流程,去了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值守工作的繁忙虽让乔珊菊暂时忘了母亲离世的悲痛,但只要一停下来,她又想起母亲来,泪水止不住打湿了值班记录表。
“社区眼下正在开展‘十不见’不见烟头活动,前两天,乔阿姨又在没有任何人通知的情况下,来社区参与捡拾烟头的行动。她这种热心公益奉献社区的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陈思衡介绍,乔珊菊退休前并不是党员,是2016年因表现突出,在社区入的党。
“这样的志愿服务一举多得,会一直坚持下去。”乔珊菊说,在社区做公益志愿活动,不仅需要热心肠,还要有毅力坚持下去,“我前年动员唐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去年已向社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谈及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感受,三位老闺蜜说,做公益既锻炼了身体,又帮社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她们表示:“这样的志愿服务一举多得,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