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

培“名师”、育“名医”,招引新动能领军人才

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奖励500万

记者郑岚 邓云 通讯员向潇潇

市科技局:

推广“财政科技创新贷”模式

到2025年,全市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累计12000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400人;市级双创战略团队达到100家、青年领军人才达100名;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5家以上,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600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总数达到120家。市科技局副局长谢超表示,将从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承担科技项目等10个方面构筑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对企业组建获批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对宜昌企业转让引进并转化实施的专利,按其技术合同实际支付费用的20%给予补贴,支持高校院所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专利交易。每年遴选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战略团队25个,单项资助金额最高350万元。每两年选拔一批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引进科技成果落地失败,按实际投资额的40%、最高300万元给予补偿。推广“财政科技创新贷”模式,担保或保险类贷款,按实际担保费或保险费的50%给予企业补贴。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绩效评价获得优秀等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

市农业农村局:

实施人才引育“345”计划

实施人才引育“345”计划,到2025年底,将引进各类“三农”人才2万人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昌沛表示,宜昌将实施人才引育“三大工程”、“四项计划”和“五个行动”。

每年选树“十大优秀农业企业家”,每人给予2万元奖励,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引进博士、硕士以及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的本科生,就业满一年的,最高再奖补1.2万元。对市域外引进的“一人兴一产一企”职业经理人和营销团队,带动企业年新增营销额2000万元以上的,将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每年安排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助力柑橘、茶叶、畜牧、道地药材、水产、蔬菜、优质粮油、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借力借智。每年评选10-20个农业双创项目,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资助。优秀新农人选树行动,开展“最美农技员”评选、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最高可获得10万元项目支持。新农人技术职称评聘行动,创新农民技术职称评聘,畅通新农人成长空间。

市民政局:

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到2025年,全市引进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100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00人、本科学历800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不少于5000人。”市民政局副局长龚明华介绍,在宜昌,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呼之欲出。

引进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宜昌将把硕士研究生学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范围,按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公开招聘方式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将本科学历以上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范围,安排社区工作者、社工站、社工室岗位。并加大引进人才跟踪培养,围绕薪酬、补贴、安居等方面高标准落实社会工作人才待遇。

从2022年起,全市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招录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占比将不低于30%;社区工作者招聘时,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同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占比将不低于50%。

常态化开展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辅导培训,支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工证”考试。宜昌城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按照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职业津贴。同时,对获得“社会工作”在职学历的社区工作者,按照专科2000元/人、本科5000元/人给予一次性资助。

市文旅局:

十类入库人才可获扶持

到2025年,引育文化旅游体育领军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10个,选树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拔尖人才100名,培育文化旅游体育精英人才1000人,市文旅局党组成员鲜于开明发布相关政策。

将重点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赛事策划营销、文化文艺、文化创意、非遗、品牌导游、优秀运动员等十类人才信息库。对于入库人才,在培训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

支持事业单位以特设岗、创新岗、项目聘用等方式,多渠道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文化旅游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一事一议”给予项目支持。支持体校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招聘优秀教练员,通过人才选拔的方式招录优秀运动员。

每年选派2-3名干部和企业双向挂职交流实训。每年组织1-2期不少于100人的精英人才培训。支持有突出产业引领成效的重大创新实践项目,以三年为一个管理周期,给予项目资助10万元。

每两年一届推荐评选一批拔尖人才,每届不超过50名,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奖励。每年选树行业名家、名师、名导、名匠等,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金牌能手的给予一次性技能补贴。

宜昌还将采取项目合作、聘请顾问和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业领域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教授,组建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顾问团。探索与市内外高校或职业院校联建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重点文化旅游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文化旅游产学研基地。

市教育局:

培育教育家型校长及各类“名师”

到2025年底,全市将招引教育行业各类人才12000人,培育教育家型校长60人、卓越教师400人、青年名师1500人,建设宜昌名师工作室50个。市教育局副局长曹丰介绍,宜昌将以“一士其重九鼎轻”的诚意招才引才。

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英才计划”,人数60名左右,让他们力争成为社会公认的“本土教育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百人计划”,人数400名左右,努力培养一批卓越教师。实施青年名师培养“千人计划”,人数1500名左右,着力培养一批青年名师。今年,宜昌市级教师集中培训项目中,“三个计划”将安排项目13个,拟投入经费500万元;全市教师培训和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达2500余万元。

宜昌还将以3年为一个管理周期评选50个宜昌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一个周期内可获10万元工作经费。

完善专业分系统、晋升讲梯次、管理有届期的教师专业荣誉体系,开展宜昌名师、宜昌杰出校长、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e教能手评审,严格实行梯次晋升和届期管理,通过建立专业发展目标体系,激励教育人才自主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人才选拔、培养、管理、使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用全流程管理、全要素服务,努力营造教育人才竞相成长的良好生态。

市卫健委:

每年亿元引育医疗卫生人才

未来5年,每年将投入1亿元,用于人才引育和培养。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晓军介绍宜昌卫健部门相关引育政策。

对新引进的博士及以上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给予15至100万元安家生活补贴,通过柔性引进的医学领军人才即时兑现专项补贴。符合市委人才新政要求的硕士、本科及高职高专毕业生落实购房、租房及公积金贷款等优惠政策。

揭榜挂帅,5年内重点培养至少30名能推动宜昌市急危重症救治、传染病防治、精神疾病诊疗、中医药继承创新等医学学科突破发展,助推其成为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资金不低于50万元。

未来5年,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培养至少100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中青年医学领军人才。

5年内创建50家宜昌市名医工作室,以学科创新为纽带,以团队建设为支撑,吸引、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批有较大区域影响力、号召力的创新人才团队。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引进8000名以上新动能人才

“到2025年,全市新引进8000名以上新动能人才;重点实施引进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的各类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工程师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中心主任王天皓介绍。

依托城市大脑招引新动能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培育新动能人才。依托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园两中心”布局,加快形成大数据基础设施、算力存储等产业链,扩大新动能领域人才需求,吸引新动能人才。依托宜昌创新人才学院主动向各企业征集岗位,发布需求表,招引新动能人才。通过成立宜昌城市大脑研究院,发挥院士专家的引力作用,组建数字宜昌产业联盟,吸引优强企业加入,推动人才招引。

对新动能领军人才,按照全市人才分类目录标准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给予企业每人20万元的奖励。对新动能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E类人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对在宜首次就业的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新动能人才,3年内发放15至30万元生活补贴;毕业5年内的具有硕士、本专科学历的新动能人才,3年内每月分别发放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

支持新动能领域所属企业新建、改建、运营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验收合格后,给予场地改造及设备设施购置费用总额的20%、最高200万元的经费补贴。

--> 2022-04-01 培“名师”、育“名医”,招引新动能领军人才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61958.html 1 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奖励500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