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打造屈原超级IP要注入楚文化元素”

——对话楚辞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继恒博士

记者冯汉斌

人物名片

何继恒,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文学院教师,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楚辞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项。出版楚辞著作《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屈辞洗髓》《吴郁芳文集》3种。

在楚辞和屈学研究中,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楚辞研究中心绝对是一方重镇,这家位于南通大学的研究机构,已成立近三十年,现有成员20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14人、硕士3人。中心负责人是著名的楚辞学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周建忠教授,其主编的《东亚楚辞整理与研究丛书》《紫琅楚辞学研究丛书》,嘉惠学林良多。而作为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的何继恒博士,在楚辞研究上亦是戛戛独造,别辟蹊径,成果丰硕。2018年,经她首次点校的《屈辞洗髓》出版,该书系清代徐焕龙所著,是康熙时期一部有影响的楚辞注本。2021年,由她整理编辑的《吴郁芳文集》出版,吴郁芳是享誉全国学界的宜昌籍楚辞研究大家,在辞世二十五年后,其文集能首次公开出版,周建忠教授是最大推手,受命担任编辑的何继恒博士为此下了大量细致工夫。

近年,宜昌市委提出要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要打造全新的屈原超级IP。而何继恒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2019年,其专著《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通过图像与文本的互证,尽力还原历史中屈原的真实形象,对宜昌打造屈原超级IP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月22日,何继恒博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文学中的屈原,形容俊美,身材高大,既温文尔雅,又孤傲不群

三峡晚报:中华书局近年推出了您的专著《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据我所知,您是近些年来对这一主题首次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者。是什么缘由让您对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产生兴趣?

何继恒:十年前,我怀着对楚文化的浓厚兴趣,慕名投至著名楚辞学家周建忠先生门下。先生致力楚辞研究数十载,在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幸蒙先生不弃,一路悉心教导,令我受益匪浅。鉴于我对中国古典艺术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先生建议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屈原及其作品的图像为对象,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作为楚辞再现学领域的一个新兴方向,图像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虽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如资料搜集上的高难度、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储备上的高要求等,但每当梳理出有价值的资料、推断出有道理的结论时,心中会产生难以言说的兴奋与满足。可以说,研究楚辞图像,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选题虽有难度,却更有价值。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自南朝至清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历经千年发展,已自成体系,蔚为大观。鉴于此,对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进行研究,无论于学术史还是文化史,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峡晚报:宜昌是屈原故里,很多地方都矗立了屈原雕像。近些年来,我身边很多人都抱怨,现今所见的屈原塑像样子太孤苦了,他们觉得艺术家们应改变对屈原的“刻板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您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是怎样的?

何继恒:在众多有关屈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的确有一部分作品是以展现屈原孤苦形象为主的。这极可能源于艺术家们对屈原忧国忧民的深刻印象。此外,《渔父》中“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描写,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依据。所以这部分艺术作品,突出展现了屈原气质形象的一个方面。

屈原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年代的久远和文献的稀少,导致学界在还原屈原形象时步履维艰。好在屈原作品和史传文学的相关记载,为我们探寻屈原的气质形象提供了一些线索。早年的屈原是一个形象气质接近完美的政治家。他形容俊美,身材高挑,气宇轩昂。气质集高贵、清雅、端庄、干练于一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晚年的屈原,因苦难岁月改变了他的气质容颜,所以他形貌变得瘦削而憔悴,但衣饰依旧整洁而华美,其气质集多愁、敏感、孤独、抑郁于一身。可以说,文学中的屈原,形容俊美,身材高大,既温文尔雅,又孤傲不群,充满着忧郁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虽愤世嫉俗却又不失谦谦君子风度。

艺术家在创作屈原图像时,应以历史和文学中的屈原形象为基础,结合自己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认识,通过艺术塑造,来展现这位世界名人的风采。

三峡晚报:在您的研究中,有对屈原图像的研究,也有对屈原作品图像的研究,这二者之间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重要发现?

何继恒:屈原图像和屈原作品图像分别构成了两大图像系统,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从艺术史角度看,这两种图像,均在历史的变迁中,体现出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所以我采用比较法和互文本法去观照它们,对它们进行源流研究,从不同时期相同母题图像之间的联结关系着眼,在审视图像构图元素、艺术风格、审美功能、意蕴内涵等异同现象的基础上,描述和勾勒图像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梳理同一母题图像的历史发展脉络。此外,研究屈原作品图像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图像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采用文本细读法对屈原作品图像进行本体研究,从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因缘关系着眼,发掘图像主题、风格、叙事等方面的鲜明特征,进而去深入剖析图像蕴含的意义内涵和抒情指向。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的发展,与楚辞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楚辞学的发展是图像发展的助推力,图像的发展亦给楚辞研究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岁月改变了屈原的容颜,却无法改变他的内在

三峡晚报:屈原形象在文学与绘画中分别有什么特点?

何继恒:屈原形象在文学与绘画中是有所区别的。文学中的屈原形象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他有血有肉,鲜活丰满。早年的屈原是一个形象气质接近完美的政治家,苦难的经历使他逐渐蜕变成为一个失意的浪漫诗人。岁月改变了屈原的容颜,却无法改变他的内在,他一生追求美好,温文尔雅、独立不迁,虽愤世嫉俗却又不失谦谦君子风度。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屈原代表的忠君爱国、独立不迁、怀才不遇,对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古代绘画中的屈原,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是他们膜拜的理想人格符号。历代文人画家在绘写屈原时,往往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对屈原形象进行艺术再创作。因此,研究屈原的接受史,绘画中的屈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峡晚报:屈原作品图像中,为什么《九歌》和《渔父》是画家最常采用的题材?如果有一个排行榜,您觉得历代哪些画家可以进入前五的榜单?

何继恒:历代《九歌》图像形制,基本受北宋李公麟绘画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传承关系。《九歌》丰富的语言视觉元素为画家创作图像提供了可能,而《湘君》《湘夫人》《山鬼》对情感唯美细腻的展现,则是引发画家创作激情的主要原因。《渔父》的对话式描写和道家的隐逸之风,也使其成为历代画家所钟爱的绘画题材之一。

历代有很多画家以屈原作品为题材进行过艺术创作,有些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留存于文献中,还有一些被珍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艺术馆中。现存可见的古代精品,一般公认的有李公麟、张敦礼、张渥、赵孟頫、陈洪绶等艺术家的《九歌图》,还有萧云从的《离骚图》,以生动传神之笔,展现了版画艺术的魅力。四库馆臣门应兆奉旨补绘此图,辑成《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至此,中国历史上始有一部系统而完备的屈原作品图像。

无论是外在样貌,还是内在气质,屈原都是楚化的

三峡晚报:作为一名楚辞研究学者,您怎样评价屈原及其影响?

何继恒:屈原是中国文化名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的人生进取模式。他以生命和修名为代价,为我们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他是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

三峡晚报:宜昌市委近年提出,要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何继恒:屈原属于宜昌,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打造屈原文化地标时,应考虑宜昌特色,建议将宜昌学者对屈原的研究纳入其中,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支撑。2021年,《吴郁芳文集》作为周建忠先生主编的“东亚楚辞整理与研究丛书”的一种,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吴郁芳先生是研究楚史、楚辞的大家。他自学成才,可惜英年早逝。这部文集收录了吴先生关于楚史、楚辞研究的所有论文,充分展示了吴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造诣。

三峡晚报:宜昌要打造屈原超级IP,从屈原形象的角度,您觉得如何打造?

何继恒:屈原形象应充分展现他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外在的样貌服饰,还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屈原都是楚化的,所以,打造屈原超级IP一定要注入楚文化元素。

--> 2022-05-25 ——对话楚辞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继恒博士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70781.html 1 “打造屈原超级IP要注入楚文化元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