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1日

执“党建+”画笔着墨都市美丽乡村

伍家乡步履铿锵,迈出城乡融和发展坚实步伐

共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记者陈义超 通讯员艾敬 李娇 张静 文/图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最基本单元。作为伍家岗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伍家乡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聚焦“五大振兴”,聚力“党建+”模式,多措并举、互促共融,努力打造“堡垒强、口袋鼓、环境靓、精英聚、乡风淳”的美丽新乡村,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党建+组织

让堡垒“强”起来

伍家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按照筑堡工程“一线五化”要求,重点加强“红色物业”、市场商圈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密织“乡党委—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五级“红网”,全乡下辖党组织111个,组建46个小区“大支部”、96个楼栋党小组、30支志愿服务队、14个党群服务站,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营造出党员在前、村居民共治的良好风尚。

“小区居民多数来自周边县市,平时不熟悉,再加上停车收费等各种问题,引发不少矛盾,我们经常是东奔西跑调解纠纷,还要两头受气。”福久源社区党委书记杨琴回忆说。

为切实解决居委会两头跑调解纠纷难的问题,杨琴牵头组织成立了小区业委会,成员们大多是党员,他们将业委会、物业、社区和相关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四方联动”机制。深入实施“筑堡工程”以来,福久源社区党委始终坚持“组织是堡垒、党员是骨干、群众是根基”,将党组织、党员、群众充分结合,持续夯实组织堡垒,汇聚共治合力。

在伍家乡共前村,随着村级发展加速,拆迁安置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等矛盾日益凸显。村里退休老党员汪红星,坐不住了,萌生出要成立一个“红星”党员调解专班,来调解矛盾纠纷。

2022年上半年“红星”调解专班累计成功调处村内医疗费用纠纷、债务纠纷、赔偿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调处成功率98%”,充分发挥了“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党”的党员本色。

党建+产业

让口袋“鼓”起来

伍家乡坚持“人民的问题靠发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靠产业来解决”,以构建全域“党建链”、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辖区优势资源,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成功跻身中国中部乡镇综合实力100强行列。辖区共同、共联、共升、联丰等4个村相继跨入村级收入“千万俱乐部”,并顺利完成股改分红,7450名村民股东共同分享4038万元股改红利。2022年上半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0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完成5102万元。

10年前,一身“泥腿子”打扮的共同村党委书记蔡琼曾许下诺言,要在土生土长的共同村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如今,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共同科技企业创业园,入驻企业50余家,年收益逾1500万元。

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2016年,共同村村集体收入成功突破1000万,该村在全乡率先启动股改分红试点。2017年至今,共同村1885名村民股东共分红2496万余元。

2022年伍家乡全力实施商务楼宇“满仓工程”,围绕“两带三圈”发展契机,辖区各村纷纷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大厦、旭光大厦、共和景晨创业中心等一批特色楼宇拔地而起,通过“全物业自持、整体运营、中介服务、利润共享”发展模式引导扶持高品质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传统工业正在向现代楼宇经济、商圈经济新业态转型。

党建+生态

让环境“靓”起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党建“红色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绿色引擎”,是伍家乡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伍家乡积极探索出的一条极具特色的生态振兴路径。2021年,伍家乡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一条临江溪,养活大半年”是多年前共联村村民打鱼为生的真实写照。

“2018年村里最后9条渔船也全部上岸,落实各项补偿、安置措施,让以水为生的村民平稳上岸生活。”共联村老书记彭正平说。

集石材加工、金属回收、砂石销售等为一体的共联滨江市场的拆除,是共联村为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作出的又一次“壮士断腕”。为此,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锐减300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时任共联村党委书记的彭正平率先垂范,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房屋。正是靠以彭正平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带头,在村民们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共联村在24天内就完成了301户清点丈量工作的99%。

2021年9月,前坪村排涝泵站改扩建工程启动,清挖淤泥,排查污水来源。经过9个月的“刮骨疗伤”,今年6月,泵站改造完工,一池清水,绿树成荫,亲水步道环绕其中,成为周边居民们最近争相打卡的地方。泵站的水质从以前的劣五类水达到了三类水质标准,一个兼具排洪和景观的全新泵站展现在村民眼前。

近年来,伍家乡围绕柏临河沿线和生态湿地保护,从生态宜居的角度彻底解决周边村民屡次反映的“味难闻、样难看、人避行”的问题,实现臭水沟向后花园转变。今日的柏临河,集滨水生态景观、人文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已成为“自然和鸣,美景相伴”的自然“氧生地”。

党建+人才

让精英“聚”起来

伍家乡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春训、集中“夜学”等各类培训活动,公开选拔村级发展后备力量,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培养了一批善治理、懂技术、勇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全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两年前,34岁的王常琢怀着“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一腔热情,在共同科技创业园创办智创公社,为孵化电子商务、新媒体、网络科技、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企业提供创业平台。自成立至今,208家企业在这里孵化成长,涵盖互联网、短视频、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强大动能。

钟利芬是智创公社孵化的众多企业家之一,通过智创公社平台,和丈夫一起注册了自己的代账公司——宜昌南风财税咨询有限公司。钟利芬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为公社内企业免费提供专业服务。当这些孵化出来的企业逐渐成熟,走上正轨后,就会与钟利芬建立合作关系,成为钟利芬的稳定客源。

在这样的互惠互助下,钟利芬的公司逐渐壮大,现今在全市已经有了4个办公点,一年营收超过百万。自“1+4”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智创公社旗下的智创人力资源获得了更多的政策资源,现累计为全国企业输送就业人才累计30000人,其中为宜昌本地输送就业人才12000人,培训服务创业青年3000余人。

党建+文化

让乡风“淳”起来

伍家乡始终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大力打造清廉村居,弘扬清廉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传承人,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宜昌市文明乡镇。

联丰村以打造清廉村居“伍家样板”为目标,建设出宜昌市首个针对村(社)“两委”班子、监察对象以及无职党员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带有智能声控光感设备的创意小景、灯光走廊、网络直播间等沉浸式教育,引领参观者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自2021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联丰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已接待50家单位、2000多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让廉政文化蔚然成风。

灵宝村执着探索根雕艺术30余年、创作出上万件作品的根雕创作传承人廖传星,共同村从儿时棕编业余爱好者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技艺传承人”的魏光翠、共强村东城巾帼健身队带头人屈长玉、拥有南狮、北狮、竞技龙灯、传统龙灯等队伍,还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飞龙醒狮在伍家乡世代相传的共升村村民杨开林,一大批乡土文化能人活跃在家乡的热土之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之魂。

近年来,伍家乡培育起来的文化队伍不断走向全国、省市区各级搭建的各类舞台,创作出广场舞《鞭打五龙》、渔鼓表演《和事佬管得攀》、情景剧《我的清廉村居》、诗歌朗诵《伍家乡我深深的爱着你》等多个优秀作品,为群众奉送出精神文化大餐。由各级党员群众组成的小燕子志愿服务队也陆续“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注册人数已达3万余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微视频《吾心安 处即为家》荣登“学习强国”,快板《六中全会明方向》在市级“微微道来”栏目展播。先后获得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2020年度宜昌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和2021年伍家岗区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等多项殊荣,让鲜红党旗的志愿薪火在伍家乡代代相传。

--> 2022-07-01 伍家乡步履铿锵,迈出城乡融和发展坚实步伐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77556.html 1 执“党建+”画笔着墨都市美丽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