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2日

县城东迁 五峰老城不寂寞

7月6日清晨,雨后的五峰镇白雾附着峡谷的两侧,一幅妙曼的仙境画面。三峡地理采访组用无人机升空拍摄五峰镇全景,定格的五峰老城区——峡谷地形酷似一条彩带、顺着河谷一路婉约向前……五峰县城东迁十年后,渔洋关新城现代味道浓郁、生机勃发,老城区的1万居民融进了新城生活。回眸老城五峰镇减员1万多常驻人口后并不寂寞。道路在刷黑、小区在蝶变、环境在涅槃、房屋颜值悄然变身……今年10月街道刷黑结束,年底全部改造告罄,一个慢生活的五峰老城渐渐明朗。

县城东迁

五峰镇未唱“空城计”

五峰老城恰似一条蚯蚓般狭长,地理束缚了五峰县城发展的手脚,随着五峰县城整体东迁的推进,2012年,老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县的其他机构整体搬空。

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体迁移后,五峰镇对老城的改造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总是敲敲打打的小动作。

2020年五峰镇争取国家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3.4亿元启动大手笔改造,五峰镇实施三年改造计划。县城搬迁后许多房屋闲置,从2020年开始五峰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缩小老城与新城的差距,三年改造247栋3644户,91户的屋面和墙面修缮。拆除了没有修复价值,颜值不高、功能不强的闲置危房27栋,其中仅老人武部大楼就拆除了6栋之多。腾出了空间,将蓝天与白云还给了五峰镇的居民,建成8个停车场,新增上千个车位,老城汽车拥堵,停车难化解,五峰镇政府鸟枪换炮住进了原县政府大院。

正在地摊上烤玉米的土家女实话实说:幸亏县城搬迁哒不然五峰镇的人堆起来了(人口多容量小)。随着车辆进入普通百姓家,车辆骤增、居住人口爆满。如果县城不东迁不晓得巴掌大的老城会挤成什么样子。

县城东迁,人口密度大幅度缩小,老城的生存空间大幅提升,当然,如今仍然有人抱怨停车难,五峰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还会拆除4栋闲置建筑,新增4个停车场,随着道路的刷黑,障碍物的拆除,停车场管理的规范,停车难题会彻底解决。

交通是五峰镇绕城的大动脉,6.5米宽的双车道柏油路,总长6.3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5.4公里,黑化的道路就是城镇的脸面,随着0.9公里街道黑化进入最后的冲刺,五峰镇的街道刷黑将在10月完工。堵点、肠梗阻、车难行、路难看、耗时长的城内交通特点成为了过去式,无独有偶今年底五峰镇老城改造所有工程改造结束并交付使用。

五峰镇老居民的老城生活

五峰的老城升级是认真的,密如蛛网的电线、线缆没有了,河道两侧的建筑收缩了,建在河道上的市场拆除了还原了河流本来的面目,沿河喧嚣的停车场变身步行慢道,华灯初上这里又成了广场舞舞林高手的操练场。

2017年,五峰镇东门进城隧道建成,原来绕行4公里从北门进城的时代结束。东门隧道也缓解了五峰镇交通的堵点。五峰镇两边是直插山巅的高山,中间是河也是界,只能从河道两头南北方向进城,而进城只能绕行,东门隧道建成后解决了两头绕行难题,增加了中间进城新通道。沿天池河的沿河东路800米的改造接近尾声,五峰镇老城活力渐渐回暖。

在五峰镇工作了20多年的汪文武感慨:五峰县城受地理制约,空间受阻,发展受限,县城搬迁前老城区常驻人口虽然不足3万人,但是人口密度大,县城交通狭窄,形成单行绕城特点,隔河相望不足100米的地方步行仅需要几分钟,而开车遭遇堵车是常事。交通的肠梗阻只是五峰老城发展遭遇拦路虎的一个缩影。

县城的东迁,各种功能房被改造利用,一度寸土寸金的五峰镇如今有的建筑物变成了运动场,老城减员后回归了一个集镇该有的容积率,如今五峰镇常驻人口约1.7万人,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

几年前,记者居住在天池河边宾馆,一大早被乌鸦的叫声吵醒,成群的乌鸦在发黑流淌着垃圾的天池河中觅食,相互追逐嬉戏形成噪音。7月6日记者入住同一家宾馆,乌鸦盘旋觅食的场景不再。五峰镇在老城改造过程中首先就是综合改造,污水河道管网上起石梁司村下至万马桥全部贯通,河水回归了本来的颜色,清澈的水质,乌鸦在天池河中无食可觅,只能在远处的树木高处盘旋。清晨,五峰镇的太阳出来的稍晚一些,居民在天池河边悠闲地甩手、沿河漫步,享受着难得的恬静。

五峰镇通过轻钢骨架和塑质小青瓦坡屋面改造,彻底解决屋面漏雨和高空坠物的问题;通过喷刷真石漆和外墙乳胶漆解决了墙面渗水问题;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打通了消防通道,通过弱电线路入地改造解决了空中蜘蛛网的问题;通过污水管网集中排放、集中治理解决了污水乱排乱放问题;通过补强路基、路面刷黑,解决了过去城区道路破损、路面不平的问题;通过增设人行道,解决了人车混流车祸频发的问题。

慢生活渐成五峰镇的度假名片

当初五峰县城功能整体搬迁方案敲定,五峰有许多人心情复杂,对渔洋关镇人来说是新一轮发展机遇,但对五峰镇的人来说很失落,毕竟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整体迁徙,熙熙攘攘的闹市成了过往,留守的生意人唯恐收入下降。也有一批生意人随着县城的搬迁迁徙到渔洋关拓展新天地。

住在五峰镇政府大门街道对面,餐馆店名为“家的味道”的店主陈艳,2018年就在河上建筑“天龙天池市场”开办简陋的餐馆。陈艳是80个商户之一,当时40平米的小店因为环境差,哪怕市场每天人流如潮、每天的营业收入在400元左右徘徊。

陈艳称,由于市场建在河面上,河上的商户将河道当做下水道,习惯性地将垃圾扔在河里,因餐馆许多垃圾就是食物,顺水漂流的垃圾漂往下游引来无数乌鸦觅食,每天清晨,河道上总是有无数乌鸦翻飞尖叫着觅食。

县城东迁后,五峰镇因资金来源问题虽然没有启动大面积的建设,但是点式改造从来就没有间断过。2016年建在河道上的“天龙天池市场”正式拆除,结束了12年的市场使命。消除了安全隐患和环保隐患,陈艳的餐馆拆除后,当时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对开馆子职业已经厌倦了,但是这是她唯一安身立命且熟悉的行业,能驾轻就熟。

陈艳看准了商机,倾其所有花38万元购买了举家迁徙到渔洋关新城者的私房,这栋私房与五峰镇政府仅一街之隔,陈艳将私房改造成餐馆并命名为“家的味道”,开辟了4个包间,每天营业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

系着围腰布正在收拾餐桌的陈艳坦言:原来根本没有赚到钱,也始终认为是打工临时性的工作,现在店是自己的,变流动为安逸,算是安居乐业了,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原来县城消费的人多,但竞争也白热化,说实话现在才真正赚到钱。陈艳调侃自己,当初没有挣到钱,也没有实力在渔洋关买房发展,如果当时有经济基础也可能跟着县城东迁了。

如果说陈艳的坚守是受益者,那么从事雕刻的陈水发却笑不起来。7月6日午饭刚过的正午时分,太阳炙烤得柏油路的热气摇曳。陈水发吹着电扇坐在“中心刻字店”的操作台前打瞌睡,这是陈水发租赁的电影公司40平米的房子。因肌肉萎缩成为残疾人的陈水发,80年代就在老城摆摊刻字,县城东迁前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随着一个县的单位整体搬迁,只留下五峰镇,如今个把星期不开张是常事,当然刻字受需求影响,单位少了需求量过山车式下滑,他甚至挂出了门店转让的牌子。

老陈虽然对痛失的市场万般失望,但是对居住环境却感慨万千,老城人口的减少、道路、环境重新改造,倒是适合居住,随着高铁站、高速路的建设,五峰镇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 2022-07-12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79506.html 1 县城东迁 五峰老城不寂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