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两次入朝,离休后热心公益,年逾九旬依然笔耕不辍:

陈敏:从地主家的小工到革命斗士

陈敏近照 记者景卫东 实习生张良怡 摄

年轻时的陈敏(右一)

年轻时的陈敏

首席记者高伊洛 见习记者何悦 通讯员陈志勇 彭茜

书房里,一切井井有条;书桌上,一盏台灯常亮。

“每天都要看书看报,一天不看,就感觉跟不上形势。”刚刚度过92岁生日的陈敏老人,依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

从地主家的小工,到革命战士,从参加解放战争到两次入朝,离休后,又常年热心公益事业……停不住,闲不得,是陈敏老人的显著特点。

“我没干啥大事,但还是尽力多做好事。”陈敏说。

打了地主的儿子 “意外”参加革命

1930年,陈敏出生于远安旧县。因为家境贫寒,陈敏从小就给当地一个大地主当小工。

“当时地主的儿子欺负我,把我当马骑,还用鞭子抽打。起初,我敢怒不敢言。”后来,又有一次,地主儿子再次来犯,“我忍无可忍,和他厮打起来,并将其打倒在地。”

“知道自己‘闯了祸’,不敢再在家里住了,便跑了出来。”陈敏一路往北跑,天黑便在一户老农家里住了下来。

当晚,同样在这位老农家,也有一人前来留宿。交谈中,这位名叫徐国义的人听说了陈敏的事,邀约他:“既然如此,你不如跟我走吧!”

就这样,第二天,陈敏便随徐国义而去。“后来,我才知道,徐国义是地下党。和他相识,改变了我的一生。”陈敏说。

参加革命之后,陈敏跟随部队转战多地,先后当过通讯员、警卫员,直到解放。

两次入朝,参与作战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陈敏曾先后两次入朝,分别参与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和战后朝鲜建设。

“第一次是1952年1月。因为我入朝前就是通讯兵,所以继续从事老本行。”陈敏回忆,根据工作需要,当时主要在地下室工作,长期难见天日。不过,陈敏也曾有印象极其深刻的战斗经历。

“最难忘的是一次夺取无名高地的战斗。”陈敏记得,那是1952年的一个晚上,他所在连队受命潜伏到敌人的鼻子地下。

“晚上23点20分,团指挥所用电台传来上山进攻命令。我立刻报告连长!”刹那间,大家一跃而起,向山上攻去。配合进攻部队的炮火也全力支援。

“这场战斗,我们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一个多小时进攻,我们顺利拿下这座山头。”陈敏说。

当然,战争的残酷,也让陈敏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老泪纵横。“很多战友们一个个就在我的面前失去生命。但直到牺牲前,他们都保持着冲锋的状态。”

在朝鲜,陈敏曾在一次行军过程中腰部受伤,后被评定为六级革命伤残军人。

1952年10月,陈敏回国。回国后,他认识了山东姑娘孙秀英,两人喜结连理。随即,他还到南京汤山跑(“炮”)校学习,专攻通讯业务。

1957年,陈敏再次随部队奉命赴朝。“这次,主要是帮助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在朝鲜,部队的要求和国内一样严格,绝不允许拿当地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陈敏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非常热情,经常拿出板栗、苹果给战士吃,但战士们都热情的谢绝了。

“在山上帮老百姓做事时,树下掉落的各种果子,我们也都要捡起来装进筐子拿回去,还给老百姓。战士们都非常自觉的遵守组织纪律。”陈敏介绍,也正因如此,军民关系十分和谐。1958年,部队回国的时候,很多朝鲜百姓一路相送,不少人流下了难舍的泪水。

离休后,依然热心公益

第二次从朝鲜回国后,陈敏服从部队命令,先后在江苏、山东、吉林等多地工作。在部队期间,他多次荣立三等功。离休后,家乡情结深厚的他,选择回到远安。

虽然离休,但陈敏从未闲着。他先后在远安县司法局、县民政局等单位义务工作。

“上级领导看我是退役军人,为人正派,安排我做法律顾问,从事各种调解工作。”陈敏介绍,为了能胜任这一工作,他恶补各种法律知识,慢慢的,成为了一名“法律通”。

受聘远安县司法局担任法律顾问的12年间,他跑遍了全国二十几个省份,办理了涉及刑事、民事、经济等大量案件。直到今天,随手翻开沙发上的书籍,里面密密麻麻都是标注。陈老用每天坚持学习、与时俱进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境界。

不仅如此,他还一直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手拉手,帮战友”和“扶贫助学”等活动,走进中小学开展红色宣讲,用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近年来,陈敏还多次主动交纳特殊党费。“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国家经济受到影响,我作为一名有着7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理应尽一份责任和义务。”陈敏说。

作为一名战士,他曾不惧生死、冲锋陷阵、浴血沙场;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坚守初心,永葆军人本色。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九旬老兵陈敏,一直在路上。

--> 2022-07-26 两次入朝,离休后热心公益,年逾九旬依然笔耕不辍: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81761.html 1 陈敏:从地主家的小工到革命斗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