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陈志勇 彭茜/文 记者景卫东 实习生张良怡/图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他一路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是真正久经沙场的战士。
上甘岭战役中,他与黄继光同在一个连。英雄用胸膛堵枪眼的壮烈,直到今天,依然让他内心激荡。
朝鲜战场上,他三次负伤。回国后经多次手术,才保住了左腿。
他叫彭守政,今年96岁。7月15日,在远安县鸣凤镇凤山社区的一个满墙红色文化的居民楼里,这位老兵再次唱起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依然慷慨激昂。
血战上甘岭 受伤不下火线
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坑道里,空气浑浊。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混杂一起,让人窒息。
在老人的讲述中,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扑面而来。
“我蜷缩在坑道里,旁边,躺着副机枪手的遗体。几分钟前,我们正在阻击敌人进攻。一声炮响,他被弹片击中头部,应声倒下,鲜血‘汩汩’的往外冒。”
但此时,彭守政却顾不上战友。疯狂的敌人已攻到坑道外不足百米之处。人在阵地在,是他此刻唯一的信念。
一位战友顶上来协助彭守政。彭守政紧握机枪,对准前方敌军猛烈扫射。
这是彭守政亲历上甘岭战役中的一幕。“黄继光就是我们连队的战友,他用胸膛堵枪眼,那份无惧牺牲的英雄气概,极大激发了战友们的斗志。”彭守政说。
在上甘岭战役中,彭守政曾两次受伤。一次,他右胸的一根肋骨被弹片击穿,回到营地休养了几天。尚未痊愈,便重回战场。还有一次,他的左小腿受伤。“当时自己并没有察觉,直到战斗间隙,感觉小腿拖不动了,才知道受了伤。”
而在此前的1951年,彭守政在战斗中还受过一次伤。“那次是头部被弹片击中,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才回战斗部队。在朝鲜战场,我一共受过三次伤。”彭守政说。
战场物资匮乏 战友们乐观饮“光荣茶”
除了战斗的残酷,战场上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对战士们更是极大的考验。
10月的上甘岭,异常寒冷。战斗间隙,彭守政和战友们在坑道里休整,常常是饥寒交迫。
班长掏出仅剩的几块饼干分给大家。彭守政咬了一口,又冷又硬,在嘴里能把舌头都割破。
此时,阵地上早已断水。口干舌燥之下,怎能咽下饼干?
“我们大家喝‘光荣茶’吧!”班长笑道。
何为“光荣茶”?这只有志愿军战士才知道。“就是自己的尿。我们就着尿水和雪沫,吃下饼干,继续战斗。”彭守政说。
彭守政回忆,在朝鲜战场上,他有两位远安老乡,都因为长时间呆在寒冷刺骨的坑道里,冻坏了脚,导致终身残疾。
在阵地上,战士们只能吃到从后方运输过去的饼干、花生、炒米等干粮。因为经常遭遇敌军轰炸,很多物资还没运到前线,就被炸毁。当时物资的匮乏,战斗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右图为楼道里的红色文化墙,展示了老人的戎马生涯。
在战斗中长大
深感“当兵值得”
回顾彭守政的沙场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1942年,年仅16岁的彭守政便参加了抗日战争。他随部队先后转战当阳、枝江、宜昌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乡务农。
“1948年的一天,我正在田里除草,冷不防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这一去,便远离家乡远安,辗转大半个中国。”
当年9月,彭守政随部队抵达山海关,编入傅作义的部队,驻守北平。
辽沈战役中,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彭守政转入解放军,先后编入二野、四野部队,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攻打张家口、南京浦口等战斗。
渡过长江后,随部队直驱南下,先后挺进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解放了包括长江中下游和大西南在内的大半个中国。
1949年6月,彭守政在广西南宁加入中国共产党。入朝之前,他还在大西南参加了多次剿匪战斗。
从朝鲜回国后,彭守政回到远安。1988年,他从县食品公司工会主席岗位上离休。
“曾经是一名军人,这是我这辈子觉得最值得的事。”彭守政说。如今年事已高,老人仍记得按时交党费,经常会向子女和周围群众讲述当年沙场杀敌的故事,还能中气十足地唱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彭守政所居住的凤安苑小区单元楼道里,由一串老照片组成的红色文化墙是最显著的标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展示了彭守政的戎马生涯。
“老兵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蔚然成风,让英雄成为全社会最闪亮的星。”远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