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宜昌搭建覆盖全市的地下水保护网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蒋达源从泰盛化工有限公司1号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内现场取水测验。 阮维佳摄

记者邓云 通讯员吴鄂飞

地下水是我们平常生产生活依赖的重要水源类型之一。在宜昌,一个覆盖全市的地下水监测网络正在逐步搭建,一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护网正在展开。

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下一步防控重点在哪里?日前,市政府印发的《宜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给出了一张清晰路线图。

地下水监测网络逐步完善

“满足工业用地地下水水质标准,适当处理后可作为工农业用水。”7月22日,湖北省地质七大队地勘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蒋达源从泰盛化工有限公司1号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现场取水测验。这是泰盛化工有限公司布设的3个监测井之一,主要用于化工污染两侧扩散监控,目前,宜昌全域范围内已布设约400个地下水监测井,对垃圾填埋场、化学品生产企业、矿山开采区等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头进行实时监控。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淡水资源之一,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居民饮用、工业用水等。”蒋达源介绍,“地下水的特点是不易受到污染,但一旦污染就难以修复。”

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宜昌市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更显紧迫。环境保护,监测先行。作为水资源保护的一大重要基础,水质监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现场水质采样又是水质监测的基础和前提保证。

以猇亭化工园区为例:化工园区的上游、旁侧和下游布设有30多个监测井,将园区“团团围住”,能有效获得上游来水水质、厂区地下水水质、下游地下水出水的准确数据。

“监测井的深度根据地下水位置各不相同,这个监测井的深度大概有20米,水位埋深在枯水期大概有13米。”蒋达源用“水盆”比喻,“我们的监测井深度设置在水面以下,但又不能打穿盆底”。

为了采集到最真实的数据,地下水监测井建井工艺上有了很大的调整。“传统建井滤料填下去,容易卡壳,需要重新拔出来淘洗,我们改进了滤料填充装置,让沙子均匀填充,过滤效果更好,采样后得到的数据也更准确。”蒋达源介绍,此外,他们还专门设计了洗井装置,改变以往需要反复洗井的方式,让地下水和监测井的连通性大幅提高,有效提高了采集效率,也确保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地下水监测井对地下水进行水位、水温与水质(水量)有直观动态监测,让“看不见”的地下水“看得见”,为宜昌水资源科学管理、地下水环境问题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宜昌白沙河化工园区、姚家港化工园区、当阳化工园区等七个化工园区均按标准布设了监测井,宜昌地下水监测网络逐步完善。

“双源”调查“摸家底”

走进猇亭化工产业园,满目绿色如同一个小公园。园区一侧摆放着泰盛化工土壤污染防治情况展板,上面公布了《2021年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台账》和《2021年土壤污染隐患整改台账》,泰盛化工安环科副科长林晓锐说,“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地下水自行监测,逐年对比监测数据,防范风险,定期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将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向社会公开。”

宜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早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前提是要对污染场地有明确的认知。2017年,宜昌启动“双源”调查,即宜昌市重点污染源(区域)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基本摸清了宜昌地下水水源地、重点企业地下水监测现状、监测井布设和监测是否规范等情况,形成了重点污染源(区域)矢量图和地下水水源地矢量图。

一直以来,国家涉及地下水管理的相关职能分散在各部门,不同部门都围绕自己的职责定位开展了相关工作。以宜昌为例,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市生态环境局统筹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部门均有相关工作,多部门发力,为保护地下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1年11月,宜昌市成为全国首批、我省唯一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根据试验区建设方案,试验区建设范围为宜昌市所辖全部县市区,总计2.1万平方公里,建设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宜昌磷化工产业链地下水污染防治,被列为试验区建设的宜昌特色,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试验区建设期间,将相继出台宜昌市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方案,全市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重点行业企业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基本管控,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充分保障。磷化工产业链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步入新阶段,废弃矿山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模式基本建立。到2024年底,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地下水保护将从多方面发力

根据《宜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2022年,宜昌将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和保护的工作,其中包括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技术报告》,公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等。

此外,结合宜昌矿山开采和化工产业特色,试验期间,还将开展磷化工产业链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废弃矿山地下水污染防治,针对宜昌市废弃煤矿、废弃硫铁矿、重金属矿,全面开展排查工作,确定重点排查区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掌握废弃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污染源扩散的面积、分布和污染程度以及对地表水、土壤等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实施方案另一配套文件《宜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指标》将方案细化分解为三年行动方案,看似技术化,但实际内容非常引人关注。

文件中要求,“重点监管单位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定期开展监测活动,做好监测数据记录,及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这意味着未来公众将可以查询到地下水污染场地名称、所属区县、调查边界及面积、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超标情况、修复(防控)目标、整治措施及进度,这样不仅可以主动防范相关风险,也能有效监督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工作。

--> 2022-07-27 宜昌搭建覆盖全市的地下水保护网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82060.html 1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