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玉荣
或许是受孔子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蛊惑,偶尔大言不惭以“智者”自居的我,当然更喜欢与水有关的旅行,三峡之行恰合了我的这份虚荣。三峡之旅,我认为最值得忆念的当属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明月湾,又称“明月峡”,位于长江西陵峡中的石牌风景区内。滔滔江水奔腾至石牌灯影峡地段,忽然童心顿起,居然向左来了个110度大转弯,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状峡谷,故此得名。
110度大转弯,转出了这些迷人的景点: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边人家、黄龙瀑、琴鹰瀑、灯影石、石令牌、巴王寨……明月辉映三峡,景点风情万种。
“山上人家”以吊脚楼形式出现。就像歌里所唱“小背篓,晃悠悠,妈妈将我背上了吊脚楼……”,吊脚楼为土家独特的风情染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大多木质结构,依山势而建,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保持平齐,故称“吊脚楼”。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简约精致。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不正是“空中楼阁”之意境么?
“水上人家”是指渔民的生活。在龙进溪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鱼网。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船上歇息着几只静默的渔鹰。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
“溪边人家”更是别具风情。木楼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群山环绕,如诗如画。木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等谷物用具。溪里鸭鹅嬉戏,门前小狗欢叫,楼前的大石上,几位山里妹子边捶洗衣服,边唱起民歌。
静静停泊的乌篷船、小帆船,挥着棒槌的溪边少女,悠然撒网的渔家……这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如今用诗意的方式呈现在游人眼前。
告别鹊桥、黄龙瀑、琴鹰瀑这些与三峡人家有关的景点,我们乘坐意味深长的“时光索道”上山,从而跨越时空,似乎进入洪荒时代,可以领略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下的地质奇观。
首先见到的是四块相对独立却又浑然一体的灯影石,这是此峡中的标志性景观。据说夕阳西下时,四块峥嵘的岩石倒映在墨蓝色的苍穹之上,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形象,生动得如演灯影戏一般。天地造化加上人为想象,再平凡的景观也会生出千般妙趣来,这也是打造旅游景点的常用手法,人们明知其假却甘愿迎合,是出于美好向往的本能吧。
再就是石令牌。这块恍若横空出世般呈现的天然巨石,高达32米,通体纯白,大有壁立万仞之势,须仰视才能观其全貌。这坚硬的花岗岩石,前后左右都如刀削斧砍般平整,恰如人工精心制作的“牌”一样矗立江岸,不知这“令牌”将号令何方军队。
在盘旋的石阶边,矗立着一座独立的小山,山上建一小亭,亭中传来悠扬的笛声,有缥缈之感。这便是因李白诗歌“举杯邀明月”而得名的邀月亭。想想看,当一轮明月朗朗照耀这阔大诗意的明月湾,邀月亭中笛声悠悠,俨然仙人在侧,恍兮惚兮,岂不生出些今夕何夕的感喟来?
巴王寨也是值得一提的地方。整个寨子是类似于碉楼式的一个城堡,让人思接千载,遥想到原始部落时期巴人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的场景,耳边似乎传来元气淋漓的号角声和尖利的啸叫声。
游三峡,得带一颗诗心,一双慧眼,一点思索,外加七分想象,才能领略其十分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