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0日

聚焦五大重点精准发力

打造典范 与你我息息相关

发布会现场。 通讯员王昌明 摄

记者郑岚 通讯员杜玉婷 曾磊

南岸新建楼房“限高”;将“滨江慢生活”打造成宜昌城市新名片;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彩……

9月16日,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做出重要部署,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9月19日,宜昌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概况及主要精神进行解读。发布会上,传递出大量与你我息息相关的信息。

聚焦五大重点

精准发力

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是宜昌继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必将有力助推宜昌发展实现第三次跃升。面对机遇,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做出重要部署,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如何精准发力?市委政研室主任郑劢介绍,宜昌将聚焦五大重点。

做优主城。尊崇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一体推进治山、理水、营城。坚持“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的功能侧重,按照“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的思路,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按照“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的要求制定城建铁律,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城市风貌。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建设青年友好活力之城。

做美滨江。建设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滨江公共空间。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流域统筹、单元控制、系统均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做绿产业。加快建设精细磷化中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健康产业基地、世界旅游目的地。

与三峡集团抱团发展,赋能典范城市建设。

引领带动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以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典范城市质效。

打造典范

宜昌要分“三步走”

作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牵头实施部门,在推进过程中将从哪些方向着力,具体又有哪些战术策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昌清介绍,“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树标杆”,宜昌将着重从四个方面发力。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上作典范、树标杆。建立水岸统筹、流域同步、城乡协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机制,锚固“两脉青山、两江四水”生态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在城与山水和谐相融上作典范、树标杆。统筹“三生空间”,推进治山、理水、营城,全景呈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充分彰显长江风光、巴楚风情、时尚风范的城市魅力。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在激发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上作典范、树标杆。推动高新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筑堡强基,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上作典范、树标杆。坚持为青年人筑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系统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

到2026年

工业规模力争破万亿

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做绿产业是重要支撑。产业绿色发展,动力从何而来?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庆荣作出解答。

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是宜昌的优势产业,是宜昌未来增长空间最大的产业。

宜昌将聚焦5个产业,实施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裂变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优质企业培育等5大行动;建设产业裂变升级示范区、“电化长江”先行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引领区、“东数西算”样板区等4个产业发展典范区,力争到2026年工业规模突破1万亿,形成1个3000亿级、4个1000亿级的优势产业集群,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新建楼房限高

绘显山隐城的山水画卷

“南岸临江一线地块新建建筑基准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按照一层楼大约3米来算,也就是说不能超过6层。”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夏文翰介绍了宜昌“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的具体管控措施。

北岸控密度,建设显城透绿的繁荣都市。宜昌将坚持“小街区、密路网”,路网密度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老城保持100至200米*100至200米的街区尺度,新城区控制在150至200米*200至250米。居住街区基准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商业商务街区容积率控制在2.5左右,形成宜人的空间尺度。充分利用北岸城区山形水势,在建好柏临河绿廊、运河绿廊等基础上,沿江每隔1.5至2千米增设连通山水的垂江绿廊,增强滨江节奏感和感知度,提升市民通江可达性。

南岸控高度,建设显山隐城的山水画卷。临江一线地块新建建筑基准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山城缓冲区新建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米,重点发展地区新建建筑高度以不超过磨基山相对高度的1/3为宜,也就是不超过50米,标志性建筑高度不得突破60米,塑造错落有致、优美舒展的天际线。

滨江控宽度,建设高品质亲水绿岸。北岸城区新建段滨江退岸复绿基准宽度为100米,有改造条件的区段滨江退岸复绿宽度控制在200米左右。南岸滨江退岸复绿基准宽度控制在200米。在预控充足的滨江绿化空间基础上,依托现有滨江道路,通过局部打通、拓宽等措施,形成连通“秭归—市区—宜都—枝江”的最美风景道,激发滨江公共活力。

建百公里廊道

打造“滨江慢生活”新名片

优化50里滨江50景,推进建设100公里滨江廊道,打造“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主题场景”的滨江亲水活动场景……如何争当城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典范?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帮斌如此描述宜昌的“滨江慢生活”。

推进山水融城,建设滨江公园城市。高标准建设滨江公园城市,让真山真水与城市相融相见,让长江大美和城市秀美相得益彰。实施全域生态复绿工程,推进环城森林圈、长江岸线生态修复、“一廊两环十带”绿道系统建设,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建设一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持续推进柏临河、沙河、运河等水系景观改造,以“串园连山”搭建城市生态脉络,以“增花添彩”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以“水系连通”活化城市碧水蓝网,构建“显山、见水、透绿”的蓝绿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彩”。

优化功能布局,建设滨江活力城市。以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市骨架拓展,加快完善“四纵六横”快速路网,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坚持空间拓展、存量更新和内涵提升并重,强化“优功能”行动,加快实施一批先导型、标志型、支撑型重大城建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部未来城、高铁新城、两岛一湾区、宜昌科教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吸引优质产业、优质资源、优质人才向宜昌集聚,持续巩固和扩大宜昌在宜荆荆都市圈的城市首位度优势。

提升品质内涵,打造滨江魅力城市。大力推进绿色出行。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慢行系统”的绿色低碳出行体系。加快非机动车道、专用自行车道及绿道建设,打造一批最美网红“回家路”“上班路”“休闲路”。打造活力场景,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优化50里滨江50景,推进建设100公里滨江廊道,打造“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主题场景”的滨江亲水活动场景,让滨江慢生活成为宜昌的新名片。

“江豚逐浪”

发力再造“新样板”

江豚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2015年至今,安居宜昌江段的江豚从5头增长到23头。把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宜昌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

如何推进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首要任务——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新样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杰画出“线路图”。

强化源头防控。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强化协同增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增强生态环境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协同性,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探索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强化机制创新。深入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加快推进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细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立法;建好守牢三峡生态屏障,力争在今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引导全社会共同缔造、做美滨江,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 2022-09-20 聚焦五大重点精准发力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90805.html 1 打造典范 与你我息息相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