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一群80、90、00后“老宜昌”走上街头

幸福老人“一日游” 喜看滨江新变化

“老宜昌”走上街头看家乡变化

老人在至喜大桥下的向日葵花田打卡。

在滨江公园双亭广场,老人们开心地合影。

记者欧阳慧 文/图

“好多年没出门逛逛了,没想到宜昌的变化这么大,我们赶上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好时代!”近日,看着改造一新的滨江公园双亭广场,103岁的黄庭喜老人发出幸福的感慨。

10月是敬老月,重阳节期间,三峡晚报老年周刊联合宜昌万寿老年颐养中心,举行“迎重阳 看变化”活动,几位80、90、00后的“老宜昌”走上街头,在滨江公园和至喜大桥下的向日葵网红打卡地,感受宜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祖国的繁荣昌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滨江公园双亭广场,一群阿姨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旁边,几位老人拉着二胡、弹着电子琴,一幅美好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我感到无比自豪。”87岁的闫成银老人是一位“老革命”,14岁就参加抗美援朝卫国战争,并荣立三等功。回国后,闫成银进入军校学习,后被分配到位于罗布泊的原子弹发射基地,见证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1978年,闫成银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宜昌工作。

看着一江碧水静静地流淌,闫成银回忆起当年在长江边居住时的情景。解放前,闫成银一家就住在大公桥的江滩上。房子是木质的吊脚楼,每到洪水季节,闫成银家就得把房子拆掉,在路边搭个窝棚暂住,等到洪水退去,再重新把房子搭起来。解放后,闫成银一家搬离了江滩,再也不用经历每年拆房子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宜昌修建了葛洲坝、沿江大道,建起了滨江公园,如巨龙般的滔滔江水被两岸护堤牢牢缚住,再也无法肆虐。

虽然早已离开部队,闫成银与老战友们还保持着联系,“每每听到战友们说起,我们国家又成功研制出一枚导弹,自豪感便油然而生,”闫成银说,“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的美好,足以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经百年岁月沧桑,103岁的黄庭喜老人一直从容与淡定,这次出门“旅行”,却让老人兴奋不已,“一大早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几次催促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出发。”万寿养老护理部秦主任介绍。“好些年没出门了,看到美丽的滨江公园,还有在公园跳广场舞的老年人,感到特别开心!”黄爷爷高兴地说。

站在江边远眺,夷陵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宛如两条长虹,连接着南北两岸。说起宜昌交通的变化,83岁的李凤兰老人深有感触,“现在从点军开车到江北只要几分钟,而过去要折腾一两个小时。”李凤兰曾经在点军区五龙小学教书,而她家在江北,因为交通不便,每周只能回家一次。“那时没有大桥,只能坐‘木划子'过江,不仅耗时久,而且不安全。”李奶奶说。

“以前我从五峰到宜昌开会,要走上三天,现在坐车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到了。”说起交通发展,裴学英老人也忍不住插话。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在至喜长江大桥下,一大片向日葵开得正艳,许多市民在此打卡、拍照。老人们也钻进花丛,兴奋地合影留念。

看到市民们在此开心地游玩,86岁的李万阳老人感慨万千,“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成果。”李万阳在宜昌工作生活了70多年,退休前在原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主要负责职业病防治。说起宜昌卫生事业的变化,李爷爷如数家珍。“以前工厂规模较小,生产设备落后,防护条件有限,加上防护意识不强,工人得职业病的情况比较普遍。后来经过大力宣传,劳动部门、工会、卫生部门等积极配合,加上工业发展迅速、生产设备改善,宜昌职业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街头绽放,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老人们一路走一路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表示:“赶上这个美好的时代,是我们的幸福,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 2022-10-14 一群80、90、00后“老宜昌”走上街头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94536.html 1 幸福老人“一日游” 喜看滨江新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