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纸上寻味之旅

□韩国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者王仁湘先生,在他的《饮食与中国文化》的后记里说,担心此书没有多少内容讲到点子上去,耽误了读者阅读的宝贵时间,特此敬告读者只需略微翻一翻每章节的导语部分。我莞尔一笑,这是作者的谦词。这本书自1994年首印,后又多次加印,且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可想而知,它的价值不可小觑。

这本浩浩52万字之多,耗费了作者四个年头的鸿篇巨制,所涉猎的内容都与“吃”有关。跟随作者的文字,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一通吃下来后,视野大开,更大快朵颐的,是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饮食与中国文化》堪为一本关于中国饮食的百科全书,一书在手,便知古今,不断加印和再版,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从中国远古时代直立人到北京人钻木取火,讲到皇帝家的厨房;从石板石块到如今的筷子叉子;从中国的十二大菜系讲到素食;从迎春到暖冬,四季分明,饮食各异;从中国的茶道、酒文化讲到药膳;从吃的艺术到宴饮上的礼仪;从古代的饮食观到饮食延伸出的社交功能,深入浅出,一路娓娓道来。

一个个关于吃的小故事穿插于书中,更让阅读多了趣味性。讲到古代的饮食观,说苏东坡不喜酒却独爱肉,他在黄州的时候还自制了一道菜,这道菜就是现在我们常在餐馆吃到的东坡肉;讲到市厨与中馈,说东汉陆续因受谋反之事的牵连,被捕入狱,关押在洛阳,母亲从家乡远道而来,做了一顿饭让狱卒送到牢房给儿子吃,儿子一见饭菜的刀工,便知母亲到了洛阳,母子不得相见,悲恸大哭。皇帝知道了此事,动了恻隐之心,赦免了陆续,放他与老母亲回乡去了;讲到分餐与会食,说南朝的徐孝克陪皇上宴饮时,餐中不曾动一筷子,桌前的食物却没有了,原来他将食物悄悄藏入怀中,带回家孝顺母亲了。像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每讲到一个章节,对应的故事又帮助前文更好地诠释了主题的含义。

说到分餐,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围桌会食方式应逐步改成分餐制,避免在一个盘里取菜形成“津液交流”。个人对这一主张十分赞同。这无关亲疏,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这对于习惯多年围桌会食传统的中国人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顺应时代的改变,抛弃传统,在固有的状态里革新,不也是饮食文化迈向文明的体现吗?至少我们首先在社交场合推行,逐步过渡到家庭用餐。

作者多次提及《红楼梦》,《红楼梦》确实是将吃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珍馐佳肴到形形色色的通令雅令,甚至茶的泡制和茶具的选用,处处都体现了大户人家家宴上的礼仪。

自人类起始,饮食应运而生,温饱问题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围绕着吃展开,进而带动各个层面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由此而诞生。如果你想走进浩瀚如烟的中国饮食文化,想去寻根求源我们的先祖餐桌上曾经的蛛丝马迹,那这本《饮食与中国文化》一定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饮食与中国文化》 王仁湘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 2022-10-19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95197.html 1 纸上寻味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