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

徐康:塑泥为器的宜昌彩陶传人

夷陶坊的部分彩陶文创产品

徐康在工作间

彩釉陶挂盘《屈原》

记者冯汉斌 文/图

朴拙小巧的小背篓、憨态可掬的土家娃牙签桶、精心别致的虎钮錞于茶叶罐,还有时尚而实用的爱心猴手机支架等,这些充盈匠心、摆放在点军江南IN巷夷陶坊展厅里的文创物件,让人入眼难忘。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嘉名——宜昌彩陶!这些堪称惊艳的彩陶制品,是宜昌当代匠人们的一双巧手,通过选土、淘洗、炼泥、拉坯、晾干、修坯、上釉和烧制等二十多道工序化土为器的结晶。而以夷陶坊为平台、一直致力振兴宜昌彩陶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徐康,就是这样一位“守艺人”。

今年53岁,从小就有绘画爱好、精于建筑制图的徐康从1997年开始就热衷于古陶瓷及相关文献的收藏,尤其对宜昌彩陶情有独钟,并作了长时间的深湛研究,近年出版的“荆楚文库”丛书系列之一《湖北陶瓷》里的宜昌部分,就是由徐康撰写并提供资料。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徐康动了振兴宜昌彩陶的热望,随后拜原宜昌彩陶厂工艺美术大师柏元朝为师,学习宜昌彩陶制作技艺。2018年,陶器烧制技艺和宜昌彩陶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康和他的师傅柏元朝,以及彩陶厂原高级技师杜建国一起,同时入选彩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0月19日上午,秋阳高照,天朗气清,120多平方米的夷陶坊一片明媚,徐康等匠人们按照分工,在各自的工序里忙碌,揉泥、拉坯、描图,有条不紊。随后,徐康与记者聊起了宜昌彩陶的前世今生和他的愿景。

一份跨越数千年的乡愁

今年夏天,西陵区在清违行动中,在原宜昌市彩陶厂展厅旧址拆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壁画《屈原》,一时引发市民关注,作为“宜昌三宝”之一的宜昌彩陶的辉煌历史,浮出水面。长期研究宜昌彩陶史的徐康那几天成了大忙人,他三番五次踏访现场、为市民讲解彩陶史、接受媒体采访,可以说不亦乐乎。“壁画作者是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工艺美术大师丁同成,这幅高温彩釉陶板壁画《屈原》的创作时间是1984年。壁画创作期间,恰逢艺术家唐小禾、程犁夫妇创作的《楚乐》获得全国金奖,促使丁同成萌发了创作以屈原为主题的陶板壁画的想法,此想法得到了宜昌彩陶厂的大力支持。”徐康说,著名画家唐小禾得知这一消息后,还建议在原址办一个陶艺俱乐部。

宜昌制陶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宜昌城郊的红花套镇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早期的城背溪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红色陶衣、黑色陶胎、绳纹的陶器占出土陶器的80%以上。距今更近的宜昌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陶器。清至民国时期,宜昌城区与枝江市之间长江边的白洋、安福寺、马家店镇都是当时有名的陶器产区。“20世纪50年代,宜昌设立了宜昌彩陶厂,其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以及社会影响等,均于80年代达到鼎盛,宜昌也因此被誉为‘西部陶都’。”徐康介绍,那些年,来宜昌彩陶厂观摩、交流的名人一个个如雷贯耳:吴冠中、曹禺、范曾、乔羽、骆文、唐小禾、程犁、丁玲、周国桢、韩美林等,不胜枚举。而其间诞生的彩陶精品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如武汉黄鹤楼上的陶板壁画《白云黄鹤》、镶嵌在人民大会堂的陶版壁画《满族风情》、1981年彩釉陶版壁画《楚乐》、生肖主题系列等。

但遗憾的是,随着宜昌彩陶厂于1996年改制解散,宜昌彩陶渐渐“声渐不闻音渐消”,近年来,随着宜昌彩陶制作技艺入选非遗项目,有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振兴这一宜昌历史名陶的迫切性,作为陶艺手艺人的徐康,更是有力的实践者。

几代“守艺人”的接力让宜昌彩陶焕新

徐康表示,宜昌彩陶制作先要选好料和配好方,选料和配方是宜昌彩陶制作的核心技艺。“宜昌彩陶的矿物原料主要来源于本地官庄、黄花、分乡、樟村坪、邓村、鸦鹊岭、庙前、云池等地,有粘土、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莹石、石墨、氧化锰、铁矿石、石膏等矿物原料。其泥釉料选料和配方则是宜昌彩陶制作的商业秘密。配制完成后,经过压泥、沉腐、练泥等工序进入成型工艺,生产大缸、大罐、大瓶等圆形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和轮制成型法,制作美术陶则采用捏塑、堆填、雕刻、绘画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泥坯进行造型。器物成型后,会进行修坯、烘干,然后进入施釉工序。最后是彩陶烧制工艺,陶坯便变成为一件件精美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

面对宜昌彩陶这一重要的文化名片,年富力强的徐康一直汲汲于这一传统名器的振兴,2013年,他正式拜柏元朝为师,主攻制陶技艺。“我的师傅柏元朝是宜昌彩陶技艺的核心传承人,1975年招工回宜分配到峡江纸厂工作。其间,认识了在宜昌彩陶厂设计室的陈德宝先生,当时陈先生正在创作的巅峰时期,做的人物、动物惟妙惟肖,他的作品作为‘宜昌三宝’之一送给国际友人。因为经常到陈先生家帮忙,给他当下手,并拜陈德宝先生为师,学习制陶技艺,从此与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在陈先生的推荐下,正式调入宜昌彩陶厂。其间他认识了许多国内知名的陶艺大师、雕塑家、美院的教授,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他刻苦钻研彩陶造型技艺,创作出众多的彩陶艺术精品。”徐康透露,师傅柏元朝家保留了宜昌彩陶早期的原模及母范,是研究宜昌彩陶的珍贵实物资料。

去年,在湖北文旅的支持下,柏元朝、徐康等四位匠人组成的夷陶坊正式入驻江南IN巷,宜昌彩陶被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关注。“除了从事宜昌市制陶史研究,在制陶技艺上我主要是攻造型,并设计出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喜购乐见的创意彩陶产品。”徐康说,近几年,夷陶坊在制陶传统技艺原有的造型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走上了文创道路,先后设计出土家娃牙签桶、龙舟笔架等系列文创产品,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其陶艺作品《荷》在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中获竞赛项目优秀奖。

让“宜昌彩陶”的品牌越叫越响

身为市级非遗传人的徐康,还是宜昌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宜昌市西陵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彩陶分会会长。除了继续深研制陶技艺,近年,他还参与了大量弘扬彩陶艺术的社会活动,如参与由宜昌市文旅局主办,宜昌市美术馆承办的“雕塑·宜昌”宜昌首届雕塑作品展的筹备、布展,并在该展中设立了“宜昌彩陶”专厅,开办了多场“宜昌彩陶技艺公教活动”;带领彩陶厂老师傅一起,重新考察远安的陶泥矿,为宜昌彩陶今后的发展做准备;在“夷陶坊”为三峡大学学生讲授“宜昌彩陶”的相关知识;携手宜昌国家级非遗项目“长盛川青砖茶”,在桃花岭饭店联合举办“宜昌双非遗联展”;在西坝夜市,参加第二届西陵区非遗购物节;配合宜昌三峡非遗旅游节,参与“最忆是宜昌”的录制,宣传宜昌非遗技艺;受西陵区残疾人艺术协会邀请,参加湖北省“关爱我的残疾人兄弟姐妹”项目巧手公益助残活动等。

谈到宜昌彩陶未来的发展,徐康的想法特别多。他想对宜昌制陶技艺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拍摄、记录并建立数据档案。对宜昌彩陶厂的经典作品进行虚拟现实数字化记录并展示;他想筹建“宜昌彩陶艺术馆”,将宜昌彩陶精品展示出来;他想设立“彩陶艺术工作室”,对传统彩陶釉料及制作技艺进行逐步恢复;他还想与相关学院联手开办“彩陶技艺培训学校”,对宜昌彩陶制作技艺进行传承与推广;他想建立“宜昌彩陶创意园区”,吸引全国艺术家再聚宜昌进行彩陶创作,重塑“西部陶都”的辉煌。

--> 2022-10-26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196249.html 1 徐康:塑泥为器的宜昌彩陶传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