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汉斌 通讯员邓宏颖 文/图
拜三峡所赐,宜昌大地钟灵毓秀,壮美与秀美兼具。在神奇自然的映射下,宜昌人文也是气象万千,以艺术论,传统厚重的学院派有之,旁逸斜出的民间艺术更是灵动有加,极富生命力,如夷陵民间版画,如在宜昌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三峡指墨画。而撑起三峡指墨画这一市级非遗项目的,是第四代传承人、中生代画家习永钦。
三峡指墨画又叫指头画,以大拇指、四指、手掌,手背、指甲代替传统的笔作画。“我的老家在夷陵区官庄,出生于一个指墨画的世家,开创者是我们的先祖习寿昌,他是清同治年间东湖县官庄铺的秀才。至今,我们已有六代传人。”近日,记者来到坛子岭,在三峡大坝模型室的指墨画非遗工坊采访习永钦,他如此介绍自己。随后,他当众作了一幅三峡题材指墨画,只见他以手为笔,蘸墨而作,在宣纸上一番擦、推、勾、拍,只用了三分钟时间,一幅惟妙惟肖、虚实结合的水墨小品就宣告完成,让观者惊奇之余,叹为观止。
在现场,他还向我们和游客展示了30多米长的《长江三峡图》长卷,“这幅指墨作品从去年开始起稿,画了一年多,到今年年底即可完成。全部完成后,将全景呈现三峡风光,我想以此画向三峡沿岸的人民致敬。”习永钦深情地说。从小跟父亲学画指墨画至今,习永钦把最大的精力都用在三峡上,在从重庆到宜昌的游船上,他画了二十多年,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来回。丰富的“实战”经验,使他面对宣纸时游刃有余,也赢得了游客和观众的无数点赞。2008年,《习永钦长江三峡手指书画作品》专题邮票由中国邮政在北京发行;2010年,他受德国有关方面邀请,在该国举行了三峡指墨画的个人画展;2012年,他的八幅指墨画作品被收入《国宝档案》一书,同年,其50米长卷《三峡指墨画》落户新加坡。
在创作的同时,年富力强的习永钦还特别喜欢思考,并总结出三峡指墨画的几大独特魅力,首先是线条独特,指墨画在画线画点方面,一般都是指甲指肉并用,线条边缘处自然形成斑驳的质感,因此每条线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极为自然,是毛笔难以达到的。其次是墨色独特,指头不能像毛笔一样含多量的墨和色,但易于发挥枯墨法、焦墨法、泼墨法和误墨法等特点,把用墨用色效果推到极致。他还认为,相比于画笔,指墨画创作形象突兀、构图险峻、对比强烈的构成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为了把这项家族技艺传承下去,习永钦做了不懈的努力,他的女儿习羽在四川美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之后,习永钦专门给她作了指墨画传承。女儿现在在重庆教书,学校也设有她的三峡指墨画工作室,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并获奖。他还在湖北海天特殊学校设有传承基地,“记得在授课时,由于学生自身残疾,所以我传授三峡指墨画时特别认真,基本是一对一教学。一个月下来,让我很惊讶。他们的作品效果比正常学生画的还好。后来了解到,他们就是心无杂念非常专心。虽然教学累,所有材料都是我免费提供,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看到三峡指墨画的事业后继有人,感觉特别开心。”习永钦表示。
目前,习永钦应邀在坛子岭三峡大坝模型内设有专门的三峡指墨画工坊,每年在此服务三个月,向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展示三峡艺术,“虽然三年来因为疫情而断断续续,但春暖花开的日子终会到来。”他对此深信不疑。
五问“守艺人”:
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习永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记者:从事这项手艺有多长时间了?是从谁手上学的?
习永钦:近五十年了。从小感悟祖父习国宝的起蒙,传承到了7岁时,得到父亲习超铭系统训练,每天必须画一幅,一直坚持至今。
记者:请讲讲守艺史上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习永钦:手指画在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很难突破,山和水总是不协调,长达七八年之久。有一次在品茶之余,翻阅我的作品,因为把画拿倒了,忽然感觉天空就是水,一下子豁然开朗。立马把天空的技法稍作改善触入水的创作,形成了目前水天一色的三峡风光。这是我从艺至今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记者:作为传承人,您做了哪些工作?
习永钦:近几年把家乡宜昌作为传承重点。女儿习羽是市级传承人,官庄习氏四兄弟是三峡指墨画区级传承人,目前在重点培养第六代传人徐素平。
记者:这门技艺的未来在哪里?
习永钦:三峡指墨画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如果发现了悟性好的学生,就可对其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