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朱延筠 通讯员宋浪浪
千年前,文人苏轼曾提出疑问: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将琴声困于匣,再美妙也难鸣。
同样,文化瑰宝若束之高阁,岂不是和匣中琴一样可惜?
在屈原故里秭归,文化因子多如繁星。如何打开传播的匣子,让屈原文化走向大众?日前,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推出《馆长开讲啦》系列短视频,内容聚焦楚辞、文物和屈原传说,在风格上大胆创新,在内容上贴近年轻人,让传统文化、屈原文化、秭归文化走出场馆,走进寻常百姓家。
创新表达,馆长变身“主讲人”
秭归县图书馆馆长向红梅的办公桌上堆着十多本书。从郭沫若的《屈原》到作家张炜的《楚辞笔记》、以及《中国端午习俗》《屈原·端午·龙舟》等,每一本都与屈原相关。
“为了讲好屈原故事每天都在补习。”向红梅说,工作之余读屈原已经成了她的日常。
2022年十一长假前夕,向红梅收到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通知,县文旅局拟推出一系列短视频,通过馆长讲述,传播屈原文化。
在当下的文旅营销中,短视频已不是新鲜事。各种创意视频层出不穷,但多以体验感、视觉吸睛取胜。用短视频讲屈原文化,能不能讲好?有没有人看?向红梅心里没底。
这时,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商祥君支招:可以学习意公子。
意公子,短视频创作者,人文艺术领域的头部IP,全网粉丝超过2500万,擅长用大白话讲艺术,言语通俗易懂。其作品《中国人的浪漫究竟有多浪漫?》讲述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仅B站观看量就超过15.7万。
学习了多部意公子的短视频后,向红梅渐渐有了信心。
“‘曲高和寡’只是刻板印象,当下的年轻人依旧热爱传统文化。”向红梅说,只要找对方法,传统文化也可以现代表达。
用真挚讲述“拥抱”年轻人
在《馆长开讲啦》推出之前,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多次召集馆长们商讨怎样通过短视频讲好屈原文化故事。商祥君说,通过线上获取知识,已经是年轻人的主要渠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拥抱”年轻人。
经过多次的商讨,最终确定《馆长开讲啦》以县图书馆馆长向红梅以《楚辞》展开讲述,博物馆馆长李西海以文物珍品展开讲述,县文化馆馆长梅俊明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传说展开讲述……这种形式既发挥了馆长们的专长,又能多角度地传播屈原文化。
商祥君再一次强调:向年轻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正襟危坐,不能装腔作势,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故作高深,要真诚平等,把年轻人当朋友。
在《馆长开讲啦》系列视频中,向红梅不施粉黛,娓娓道来,不蔓不枝,整个画面自然又闲适;李西海化身“文物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述风格不晦涩、不学术,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们叫好连连;梅俊明用评书形式讲述屈原传说,风趣俏皮的讲述让评书更加“年轻化”,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馆长们纷纷跳出“馆长”身份,单纯地、真挚地把自己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的滋养分享给大家。
首期视频推出后,全网观看量很快超出预期,网友们纷纷表示“接地气、开眼界”,还有粉丝主动加入“催更团”,业内更是好评如潮。
“文旅秭归《馆长开讲啦》栏目,用评书艺术形式呈现屈原传说,让本身就充满神奇浪漫、想象力强、内含深邃的传说故事变得更加情感浓烈、撼人心魄。形式新颖,讲述生动,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应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可借鉴参考的生动样板。”中国国家一级编导、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梅昌胜这样评价。
欲将“馆长讲”变为“全民讲”
《馆长开讲啦》只是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诸多尝试之一。
“传统文化需要和现代社会协调融合,才能进一步展现魅力。”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莉说,秭归作为屈原故里、中国浪漫诗歌的源头,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人文底蕴深沉厚重。如何让优秀的历史文化从“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一直在探索。
“短视频无疑是很好的载体,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每个人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李莉说,通过图书馆馆长讲楚辞、博物馆馆长讲文物、文化馆馆长讲屈原传说,博采众长,用真挚的讲述唤起当代人对屈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不仅是一项注重实践的创作工程,更是一项需要不断深挖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工程。”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商祥君介绍,《馆长开讲啦》第一期播出后,馆长们一直收集网友反馈,对接下来的作品不断修改和调整。无论如何调整,“内容为王”始终放在首位。“身处多元时代,更要有文化坚守。”
目前,《馆长开讲啦》已连续推出6期,全网播放量破9万。接下来,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还将推出多期《馆长开讲啦》视频,更欲将“馆长讲”延伸到“全民讲”,让“听我讲”变“我要讲”,联动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等,让更多人讲述屈原文化、秭归故事,营造人人可讲述,人人爱讲述的全民传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