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4日

谭林国:奏响渔民到猪倌的致富强音

记者黄善君 通讯员周华山

最近,秭归县屈原镇谭林国的生猪养殖项目获得了奖励资金2.2万元。这是秭归县残联工作人员根据“县级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后的奖励政策兑现。从渔民到一位优秀猪倌,这次特殊奖励背后,谭林国身残志不残的故事令人钦佩。

意外致残:拖着残腿当渔民

2006年,谭林国在建设屈峡路时意外受伤,小腿落下残疾,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上有老母,下有幼女,残疾后的谭林国感到天都塌了,但也知道这不是自己就此消沉、停摆的理由。

考虑再三,他决定干回老本行——下河打渔。虽然不知道每天的收入是多少,但这是一条比较简单的生存路子。

此刻谭林国却面临着一个难题:多年前打渔的小筏子早已破旧得不成样子。他默默寻思了好几夜后,与妻子向红平商量着重新买一艘小渔船。

2007年,谭林国破釜沉舟,将家里仅有的三万元家当,倾其所有购买了一条渔船。从此谭林国夫妇开始了在水上讨生活的日子,风里来雨里去,在长江上漂泊。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9年。

2019年底,国家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捕计划,谭林国响应号召——上岸退捕。

50岁的谭林国年龄已越来越大,他既没有强壮的身体,也没有健全的肢体和过人的本领,唯一的女儿还在上大学。在重重压力下,谭林国心想:我必须站起来!没有技术?没关系,我可以学;没有劳力?怕啥呢,我能吃苦。

谭林国决定干一门自己能够做,并且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事,他开始考察市场。这期间,他走过很多路,问过很多人,看过很多书,最终决定养殖生猪。

渔民退捕:上岸转行做猪倌

养猪就必须有养猪场。谭林国住在山上,山路崎岖,坡度较大,再加上有一段路还未硬化,交通不便。谭林国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将养猪场建在山上,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在家附近也方便照应。

2020年9月,谭林国筹集了50多万元,在山上建设了两栋一层共计8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这50万元里,有他多年来的积蓄,也有向亲戚、朋友的借款,还有银行的贷款。谭林国深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条道走到黑,无论多艰难都要咬牙走下去。

在建设养猪场的过程中,谭林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运送水泥时刚好碰上下雨天,山陡路滑,车子试了很多次都无法爬上去。没办法,谭林国只好和妻子向红平冒着雨一袋一袋地将水泥往家里扛。8吨水泥因下雨保管不善,全部变成一袋一袋的“石头”……

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谭林国偷偷哭过几场,但是他咬着牙挺了下来。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谭林国还投资两万多元,同步建造了化粪池。

独腿创业:猪倌兽医一肩挑

在初期养猪过程中,谭林国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养猪场建在半山腰,交通不便,兽医又离得远。母猪半夜产崽、小猪夜里生病都是常有的事。遇到这样的事,不管天晴下雨,谭林国都要迅速出去找兽医,有时遇到村里兽医解决不了的难题,还得到附近集镇请兽医上门。

谭林国知道,要想把猪养好,自己必须要下功夫学习,钻研养猪技术。谭林国开始不断的自学养殖技术,参观成熟的大型养猪场,向专家和同行取经。闲暇时通过抖音、网络学习养猪技术,还多次参加县里、镇里举办的养殖培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实践,久而久之,谭林国把自己打造成了专业兽医。他能准确地诊断出猪的病情,能正确的用药、打针。有时碰到母猪夜里产仔,也能为母猪接生。遇到母猪产崽的时候,基本上都要整夜守候在产房,彻夜不眠地照顾母猪和猪仔。一切都在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2021年初,谭林国按照1500元一只的价格购买了近100只小猪仔。这一年的粮食、饲料等价格都创历史新高,如果下半年猪出栏的价格还能和往年一样,虽然赚不了多少,但也不会亏。2021年下半年,猪价遭遇倒春寒,小猪仔的价格已经从每头1500元降到了200多元一头。

如果加上养殖的成本,这一年必然损失惨重。谭林国冥思苦想寻找出路,他找到了政府,向银行申请了贴息贷款。同时自己也没闲着,他将猪一头一头地杀掉,走村串户卖肉减亏,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谭林国在养殖技术培训中学会了现代科技养猪设备的运用:自动感应饮水,夏季降温冬季保暖技术……2021年底,他对养猪场进行了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又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1栋新的猪栏,增加了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地,此时谭林国的养猪场已经达到了1300平方米,可以同时养殖生猪300多头。如今,谭林国成为村里人最羡慕的致富能人。

身为残疾人的谭林国,依靠自己残缺的身躯,在致富路上用铿锵的脚步踩出了自强不息的最强音。

--> 2023-02-14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211603.html 1 谭林国:奏响渔民到猪倌的致富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