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承敏
寻找失散亲人,找寻当年好友,助企助农和解决市民合理诉求。
2月14日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在宜昌市救助管理站和宜昌市金东山建材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协助下,“帮办平台”全新升级。通过全媒体平台,帮市民寻找失散的亲朋好友,为企业发展遭遇的难题提供助力,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农产品的销售困境,以及为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跑腿”。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拨打热线6233333或在三峡晚报官方微信“晚报帮办”专栏反映相关情况。
三峡分社的帮办平台,发起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该栏目名称包括“有困难找晚报”、“民生直通车”、“有难帮”等。在此前的各种帮办活动中,三峡分社通过平面媒体、微信微博、视频抖音等多个平台,已为宜昌乃至外地省市的群众开展帮助活动1万多人次,惠及全市人民群众10多万人。帮扶内容涵盖寻亲访友、办事维权、解决困难,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2017年,市民通过晚报热线反映,在高新区有一个小区,两个物业公司“打架”,从而发现小区地面停车场的归属问题,已成宜昌市物业小区的共同困惑。三峡晚报编辑部抓住这个市民共同关心的话题,连续推出三期观察式报道,通过住建、规划、律师和开发商、业委会、物业等多方面的采访和探讨,对地面停车场归属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为读者解疑释惑起到很好的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在讨论制定物业管理办法时,特别对地面停车场的归属权,作出明确界定,这个系列新闻刊发后,引起宜昌城区居民极大反响。
2017年10月,连日大雨导致兴山县冬桃大户10万斤冬桃受损,“有难帮”记者冒雨三赴兴山,通过现场报道,呼吁全市爱心人士为冬桃解困,将其中品相受损但品质仍优的6万斤冬桃,在一周内全部售出,让残疾创业者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有难帮”还帮助枝江农民卖过200万斤包菜等等。
2019年7月30日,西陵区一名社工向三峡晚报求助,他辖区的居民搬到宜昌当时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后无法申请低保。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发现,该处涉及三个行政区域,暂未设立社区居委会。后经本报报道,市领导关注,多部门主动介入,及时解决了这个难题,惠及该处居民1.2万人。
2020年11月,为帮助曾经身处抗美援朝战场的湘籍志愿军王湘云了却夙愿,她的儿子长沙市梁刚通过三峡晚报热线求助,希望找到他母亲惦记了68年的念想:当年他母亲曾经收到两名陌生的宜昌邮电工人陆统球、胡惠芳寄来的红色慰问袋,上面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他想找到两位寄送慰问袋的宜昌人。经记者多方寻找,帮他找到陆统球、胡惠芳的儿子——定居武汉、年届六旬的陆先生。报道引发长沙和宜昌两地市民的共鸣。
记者手记
心系社会民生,助力经济发展,一直都是三峡晚报秉持的办报理念和民生情怀。
无论是20多年前的“民生直通车”栏目,还是此后坚持了10年的“有困难找晚报”和近几年的“有难帮”栏目,以及现在的“帮办平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栏目名称各有不同,工作重点各有千秋。但是,三峡晚报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市民鼓与呼,为群众帮与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为市民朋友的生活所需提供一定帮助,影响力深远。
今天,我们联合多方升级“帮办平台”,就是要集各方之力,通过一件件工作,一桩桩小事,齐心协力,为社会、为企业、为需要帮助的市民和农民朋友,搭建一个解决难题的平台。
只要您有正当的理由,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在日常生活碰到麻烦,都可以拨打热线6233333以及三峡晚报官方微信留言向我们反映。我们有一群热心公益、心地善良、甘于奉献的记者,来为您穿针引钱,牵线搭桥,竭尽全力为需要帮助的市民和企业提供资源和支持。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愿我们的努力,能让这个朝气蓬勃的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相关链接
市救助管理站:该站自2011年迁入石板村新站以来,已救助27000多人,成功帮助100多名长期滞站对象重返家园。该站设立了街面救助党小组、寻亲回家党小组、护送返乡党小组、站内服务党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党小组、信息宣传党小组等多个功能型党小组,编织了一张全天候、无缝隙、零距离的救助网络,帮助流浪人员回家。
金东山建材公益慈善基金会:金东山家居建材广场长期热衷公益慈善事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向社会捐款1632万元。2022年和三峡晚报联合成立宜昌市金东山建材公益慈善基金会。此前,他们已为600名山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慰问社区贫困家庭,每年为上百户家庭送温暖;2020-2021连续两年,荣获宜昌市委文明办、市慈善总会联合授予“宜昌市慈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组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