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一筐苞谷奖出位省级非遗传承人

罗留英(右四)在屈原故里景区为游客表演。

记者黄善君 通讯员向小飞

“你们快来看啊,蚂蚁在打鼾,大的还在打哦,小的还在玩。”3月20日,秭归县屈原故里景区游客如织。民俗馆内,非遗传承人罗留英正用她的高亢、尖细、清晰的女高音表演秭归山歌,游客们纷纷拍手叫好。

罗留英是秭归县磨坪乡的一位农民。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薅草锣鼓和秭归山歌的传承与推广,还将薅草锣鼓唱进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春节过后,三峡旅游迅速升温,罗留英带领徒弟团队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从事薅草锣鼓、秭归山歌、民间打击乐的展演,她那激情、高亢、悠扬、婉转极具穿透力的歌乐表演备受游客青睐,被称为三峡地区最原生态的歌声。

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今年初荣登“宜昌好人”榜的非遗传承人。

替爷爷飙歌获得一筐玉米奖励

1964年,罗留英出生于秭归县磨坪乡天井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都喜欢唱山歌,尤其是薅草锣鼓,深深地扎进了罗留英的心里。特别是罗留英的爷爷,对她影响颇大。

罗留英说:“薅草锣鼓就是让劳动的人在劳作时不寂寞,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小时候,生产队搞农活薅苞谷草,都要打薅草锣鼓、喊山歌。”爷爷是当地的“歌师傅”,受爷爷影响,罗留英对薅草锣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跟着学、跟着唱。但是爷爷从来都不正儿八经教她唱山歌,说是女孩子抛头露面不合适。

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罗留英对薅草锣鼓表演和部分歌词烂熟于心,苦于没有机会展示。直到有一天,爷爷唱了一个上午后,嗓子有点嘶哑了,高腔上不去。她赶忙上前帮忙他把歌曲唱完整了,而且替代了爷爷一个下午。父老乡亲都对罗留英竖起了大拇指,罗留英非常高兴。

从此以后,她经常在生产队里给父老乡亲唱山歌。年底的时候,生产队长给罗留英奖励了一大筐最好的苞谷,让她唱山歌的兴趣越来越高了。

农家乐老板一嗓子惊艳众人

1983年,罗留英出嫁到磨坪乡一篮村后,唱歌的热情并没有消减。她不断学习,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提升功力。2002年,秭归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局、县文联干部在磨坪乡采风时,在罗留英开办的农家乐谈到在山上听到的薅草锣鼓,认为非常好。正在上菜的罗留英说自己也会唱,有人认为她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不想罗留英的现场清唱,却惊到了所有人。众人颇为赞赏,鼓励罗留英要加大传承薅草锣鼓的力度,这更激发了罗留英的积极性。

闲暇时,罗留英翻山越岭,向会唱薅草锣鼓的30多位老人请教,搜集整理歌词,学习原汁原味的唱腔,一直持续了10多年。截至目前,她已整理出山歌400多首,其中录制成音频、视频的有20多首。

磨坪乡开展民间文艺调演、全县开展“唱响移动”等活动时,罗留英都登台献艺,并多次获奖。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民间艺人”和“省级非遗项目薅草锣鼓代表性传承人”。

农家女靠唱功告别灶台上舞台

湖北省三峡平湖旅游公司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组建演出团队时,时任总经理谭祖柏先后4次到磨坪邀请罗留英入住景区,专业演唱山歌。

虽然农家乐生意正红火,但罗留英在2013年,还是毅然放弃了20多万的年收入,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民间记忆馆组建演出班子进行表演,最多时一天要演出12场。

在表演过程中,罗留英非常注重对演唱新秀的培养,共培养徒弟近50人,姑子妹也成了她的徒弟。十年来,她和徒弟们一起演出7000多场次,名声越来越响。

罗留英团队在传统歌曲《露水一条河》原有曲调的基础上,融入了薅草锣鼓和民间打击乐元素,经过精心打磨,歌曲重焕生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音乐表演系副教授余敏观看后,邀请他们到学校表演,还让学生来秭归学习。此后,罗留英与该校合作,修改唱稿、反复录音,将不断打磨的作品发给央视导演组。2022年7月,罗留英等秭归7名非遗传承人与该校11名师生,联袂登上央视音乐频道进行了表演,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 2023-03-21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216711.html 1 一筐苞谷奖出位省级非遗传承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