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2日

“青春诗会”在宜昌举办是致敬屈原

——专访《诗刊》主编李少君

李少君在秭归西陵峡

记者冯汉斌 通讯员邓宏颖

3月20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其公众号公布了第四届“屈原杯”诗歌(全国)大赛获奖作品名单。本次大赛由中国诗歌学会和秭归县人民政府主办,秭归县委宣传部和秭归县文联承办。于2022年6月2日启动,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收到参赛作品20894件(其中古体诗词4491件),参赛人数达7655人,分布全国34个省(地区)。此次大赛,还引起外国汉语诗人关注响应,先后收到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肯尼亚、印尼、新加坡等国15位汉语诗人共20余件作品。

此前,组委会组织国内著名诗人和诗评家对作品进行了初评、复评、终评,并于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诗歌学会官网及公众号进行公示,而《诗刊》杂志主编李少君正是本次大赛的终评评委之一。19岁参与创立“珞珈诗派”,21岁闯荡海南,掌舵《天涯》杂志10年,现为《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一直致力于诗歌创作和诗歌推广,堪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在秭归大赛终评结束后的3月8日和18日,记者分两次采访了李少君主编,涉及当前中国诗歌的走向、“青春诗会”即将在宜昌举办等热点话题。期间,他为本报题词:“致敬屈原,诗意朝圣。”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六部,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现为《诗刊》主编,一级作家。

主题诗歌创作,是对新的诗歌美学的开疆拓土

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第一刊《诗刊》的主编,如何通过《诗刊》影响一个时代的诗歌风潮?李少君称,《诗刊》在中国诗歌界有特别独特的作用,我们主要通过《诗刊》的策划和重要栏目,来引领诗歌风尚,“一是鼓励多形式、多品类的主题诗歌创作。二是通过诗歌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三是呈现诗歌审美的中国传统。”近几年,《诗刊》推出“新潮”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诗人,其中一些诗人的诗作已经引起了较广泛的反响。比如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去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还有同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沈苇的《诗江南》,反映了当下江南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沈苇是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去年还在宜昌获颁屈原诗歌奖,作为一名江南之子,他曾在新疆生活了30多年,后来调回老家浙江,他开始重新认识江南,写出了这本不一样的诗集。

李少君随后一口气介绍了其他几种有影响的主题创作诗集,一是王二冬的诗集《快递中国》,这是个九零后的青年诗人,也是京东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的诗在《诗刊》“新潮”栏目以头条发表之后,我们又给他推出《快递中国》诗集,现在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在“五一”晚会上关注了他,主持人现场朗诵他的诗歌作品。二是龙小龙的《新工业叙事》和赵之逵的《春天的路线图》,分别以对工业题材和脱贫攻坚题材的诗意开掘为能事。三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的诗集《水调歌头》,通过对大运河的诗意观照,反映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境况和生存现实。还有江西女诗人林莉的诗集《跟着河流回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反映当下乡村的新风貌。“主题诗歌创作,应该说是新时代诗歌区别于以往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很多诗人正在投入其中,潜心创作,成果也很突出,我觉得这个创作方向是很有前途的。”李少君说。

李少君认为,现在,各个层次的文学刊物特别多,有国家级文学刊物,有省级文学刊物和市级文学刊物,县里还有很多文学内刊,发表渠道很多,很多人的创作实际上比较零碎化、碎片化,而主题创作,实际上是向深度、广度、高度的一种冲击,可以说代表着从高原走向高峰的一种努力。因此,主题创作会使中国的文学走上一种更加深远,更加高华的所在。而且,这种对深度、广度、高度的开掘,也是新时代中国独特的审美方式,可以说是新美学的开疆拓土。

“青春诗会”贵在创造力,今年它将回到诗歌的源头宜昌

“青春诗会”是《诗刊》的著名诗歌品牌,通过青春诗会,几代诗人获得了诗歌的滋养,也助推他们的诗歌影响力,但青春诗会也已经走过四十年了,如何保持它的青春的底色和创造力?李少君认为,创造力是“青春诗会”的最可贵之处,而这个诗歌品牌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它对青年的肯定,对创新的肯定,因为青春代表未来。“我们每年遴选青春诗会诗人,都坚持几个标准,一是必须在40岁以后,二是考察其创作的独特性,或者说创造性。”

李少君以王二冬为例,“2020年,王二冬参加了第36届《诗刊》的青春诗会,标志着他正式得到了诗坛的认可。他的诗歌反映的是时代风貌,呈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独特气质,因为大家都知道,快递是当下中国最常见的景观,我相信每个人都跟快递发生过联系,你看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快递人的身影。还有青年女诗人杨碧薇,也参加过青春诗会,作者近些年经常到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些南洋之地考察和旅游,诗歌中传递出的情感体验和写作经验都是全新的,这些收获集中体现在其诗集《下南洋》中。”

今年,第39届青春诗会将在宜昌举办,对此,李少君认为非常有意义,这也是青春诗会首次回到了这个诗歌的故乡和诗歌的源头,这也是对中国第一个最伟大诗人屈原的致敬。借此契机,我们还应该通过诗歌重新思考中国,思考我们的传统,思考我们的文明。

这是一个不断复制的时代,也是一个短视频盛行的碎片化时代,B站等平台甚至推出了全民写诗运动。对此,李少君认为很正常。“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诗歌,我们年轻的时候组织文学社团,后来又出现了BBS、博客、微博,现在则有B站、小红书,甚至抖音快手,每一代年轻人,都在宣扬自己的存在,而诗歌是表达存在的重要方式,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作为一名楚人,屈原对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家在湖南湘乡,李少君可以说是一位地道的楚人,他坦言,屈原对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屈原曾在我的家乡湖南长期漫游,在那片土地上写下了许多重要作品,我曾经开车追随屈原在湖南的足迹,洞庭湖、汩罗江、沅江、澧水等等,到处都可见屈原的影子。到现在,我之所以还始终对自然和浪漫保持着特别的热情,可以说是拜屈原所赐。是屈原给我的创作奠定了一个总的基调,而他那些充满巨大想象力的作品,如《天问》,也让我辈诗人对这个时代,对更广阔的现实保持关注。”

李少君多次到过宜昌秭归,对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的故里充满深情。“屈原的《离骚》等鸿篇巨制,被认为是艺术修辞的标准,也因此,南方的楚辞和北方的《诗经》抗衡,楚辞热烈、浪漫而浓郁的美学魅力,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他认为,正是屈原,以其高贵的人格、理想和情怀,成为中国诗人的典范。而屈原祠,也成为历代诗人祭拜的神圣之地。

由屈原说及长江,李少君特别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诗歌的“母亲河”。长江这一地理的长河,不仅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源泉,也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长江流经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痕迹,从史诗时代到屈原时代,从盛唐到明清,从五四到新中国,深远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走向。长江是一条中国诗歌的长河,长江也以其壮丽宏阔呈现中国诗歌的精神。

--> 2023-03-22 ——专访《诗刊》主编李少君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216888.html 1 “青春诗会”在宜昌举办是致敬屈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