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2022年度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考核公布

宜昌排名全省市州第一

记者王红玉

5月25日,记者从宜昌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继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蝉联省级考核“三连冠”后,在2022年度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中,宜昌以全省17个市州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定为优秀等次。5年来,宜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绿色发展战略积极主动、长江流域水质大幅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等三大方面转折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长江流域水质大幅改善

23头江豚长期安居宜昌

长江干流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总磷污染大幅下降。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已由2015年的5头增长到4个家族23头。

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加强。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及73个建制乡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宜昌首个日处理量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力争2023年年底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建成12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码头,接转处能力全省第一。长江流域首座智能化洗舱站建成投运,港口岸电实现全覆盖。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非法码头全部清零,整治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1838个。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59%,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04平方米。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江河湖库网箱养殖全面取缔。去年11月,宜昌摘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金字招牌。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0.5%、28.8%。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基本完成。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进位到全国创新型城市第45位,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出台《长江(恩施-宜昌段)和清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宜昌被确定为全省水权市场化交易唯一试点并完成全省首例水权交易。稳步推进碳汇交易试点,全面完成65家企业碳市场交易履约任务。绿色产业逐渐成为富民产业,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基本完成两江入河排污口整治

实现主城区污水干管一备一用

发布会透露,2023年度,宜昌长江大保护需要完成十件大事:

一是举办全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和2023年中国(宜昌)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

二是2023年基本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三是成立绿色智能船舶研究工作室,建成地方港航首艘电动工作艇。

四是2023年沿江大道污水压力备用管道全线贯通,实现主城区污水干管一备一用。

五是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宜昌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

六是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湖北省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10个。

七是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完成集中连片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面积20000亩。

八是开展流域治理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积极谋划申报当阳市成为流域治理型全县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县市。

九是开展全市河湖碧水保卫战“幸福安澜河湖共同缔造”活动。

十是在长阳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研究出台县级GEP核算导则。

全面排查系统治理污水管网

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宜昌大力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按照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工作目标,以县市区为单位,完成“十四五”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库编制,共计谋划补短板项目71个,总投资约139亿元。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投资约31.4亿元。

先后实施临江溪污水处理厂二期、花艳污水处理厂二期、猇亭污水处理厂等9座污水处理新改扩建工程。2022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每天46.7万吨,提升至目前63.7万吨/日。

有序推进清污分流工作,已经完成合益一路上游片区、江景二街片区等区域清(雨)污分流工程,董家冲片区、高新区片区正在按计划推进。

为解决雨污水管网合流区域雨天污水溢流长江问题,计划新建沿江大道低位截流干管5.9公里,目前已完成1.9公里。滨江公园已开工建设2.1万方规模的CSO调蓄池,计划年底建成,用于收集初期雨水,解决雨天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铁路桥下每逢雨季溢流黑水问题,在沿江大道箱涵末端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定期排空箱涵积水,杜绝了污水淤积并厌氧发酵形成“黑龙”溢流长江现象。

经过近几年一系列治理,2022年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已达76.88%,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98%。

长江为什么要十年禁捕

中华鲟保护区为何禁钓

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新闻发言人针对市民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释疑解惑。

2018年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率先实施长期禁捕,2020年宜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域实施十年禁捕。目前,长江宜昌段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保护成效明显。鱼类年自然繁殖数量从禁捕前不足10亿颗到2022年增加到151亿颗,江豚自然种群增长到20头以上,胭脂鱼种群明显恢复,多年不见的鳤鱼监测频次从少见到常见,鱼类和水生生物呈逐年增长趋势。

中科院鱼类生物学院士曹文宣介绍,长期禁捕水域主要是保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即水生生物野外种群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鱼类的三场一通道),是需要长期重点保护的。长江鱼类有400余种,平均繁殖周期3-4年,全面恢复需要3个繁殖周期即十年,目前恢复最快的是繁殖周期短的鱼类,比如鲫鱼、鳊鱼、鳜鱼、餐条等小型鱼类,繁殖周期长的鱼类比如青、草、鲢、鳙等大型鱼类才完成一个繁殖周期。

长江流域禁捕后,非法捕捞活动大幅下降,垂钓对江豚等水生生物的人为伤害上升为主要威胁。市民看到的长江葛洲坝下鱼成群的现象是因为葛洲坝水利工程堵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同时长江宜昌水域分布有中华鲟、四大家鱼等多种鱼类的自然繁殖场,每年4-6月鱼类亲体洄游到葛洲坝下产卵繁殖,造成宜昌长江水域鱼群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长江水域。

--> 2023-05-26 2022年度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考核公布 8 8 三峡晚报 content_226322.html 1 宜昌排名全省市州第一 /enpproperty-->